□杨海娣 邱梦园 聂国坊(长安大学)
最近,《风吹半夏》火了。在璀璨的世界杯盛会面前,这抹90年代的“鲜红”跨越岁月的河流,“闯”入了人们眼中,以其电影般的品质打动、征服了无数观众。
这是抹“闯”字当头的鲜红。该剧讲述了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下,白手起家的女主许半夏和伙伴们敢闯敢干,从回收废旧钢铁、涉足钢铁行业,到最终建立“钢铁集团”,一路披荆斩棘,在男人扎堆的钢铁行业“闯”出一片天地的故事。
从数据上看,《风吹半夏》火力全开,成了妥妥的“流量收割机”,开播当天收视率在同时段卫视中排名第一,播出仅3天爱奇艺热度值突破9000大关。这部描述90年代民营创业者的群像剧,却能稳稳留住30年后观众的目光。这抹时代红何以在30年后的今天依然鲜红?主要是其“不回避、不遮挡”的态度打动人心。
从故事讲述看,它不回避现实的粗粝与人生苦难,再现真实生活。开篇便以为给病重母亲治病,童骁骑雨夜偷井盖被抓包的故事展开,突出了没钱走投无路的残酷现实。后续精彩的酒桌戏份,也再现了女性创业家的职场困境,引发具有类似经历观众的共鸣。
从人物塑造看,不回避人性的多面性,舍弃“完美人设”。《风吹半夏》里的人物塑造,并没有陷入非黑即白的极端逻辑,而是注重人物内心的丰富性与成长的合理性。主人公许半夏并不完美,她圆滑世故,商业酒会前她拉了一车礼物,谄媚地讨好着各个老板;她莽撞、张扬,在最初时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急于吞进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巨量钢材。但也正是这种缺陷,使人物显得更为真实与鲜活。
从镜头语言看,不遮挡画面的“瑕疵”,将观众自然代入90年代。该剧摒弃了华丽的调色与滤镜,以稍显灰暗的暖黄为主色调晕染整体氛围,剧中的昏暗灯光、雨中黄灯、dv店暖光等等,都使得回忆感和年代感扑面而来。此外,该剧也拒绝磨皮与美颜,不回避人物脸上的瑕疵,这种带有“毛边”的真实,彰显生命力与冲击感。
近年来,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作品涌现许多爆款,如“大丰收”一般。从最初的《人民的名义》《破冰行动》到今年的《人世间》《风吹半夏》,而除了制作上的精良,价值观引起的共鸣与认可是这抹时代红长久鲜活的深层原因。
以《风吹半夏》为例,它以小窥大,展现时代变迁下不变的奋斗底色。该剧以许半夏的个体成长发展真实还原了90年代商人在生意场上闯荡的场景,打磨出了一个鲜活的奋斗者群像故事。为我们传递着“敢拼敢闯、奋斗当先”的价值观,而在30年后的今天,这种精神依然感动着我们,为我们传递奋斗力量、提供心灵慰藉。它的爆火,也反映出民众对于主流价值观的呼召与认可。
总之,《风吹半夏》以不回避的态度真实呈现出一代人的拼搏历程,以奋斗精神内核感染人心,为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制作进行了有益探索。
来源:红网
作者:杨海娣 邱梦园 聂国坊
编辑:刘昱
本文为尊龙凯时首页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