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思想“星光”,照亮青春“航向”——红网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述评-尊龙凯时首页

来源:红网 作者:红辣椒评论 编辑:张瑜 2024-07-04 18:18:49
时刻新闻
—分享—

??_??.jpg

相关链接:红网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决赛榜单揭晓
  “星”访谈|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曾玉莹:带着责任与使命去“鼓与呼”
  第九届“评论之星”优秀组织单位、优秀指导老师名单公布

7月2日,红网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决赛榜单出炉。《》《》《》3件作品斩获一等奖,《》等41件作品夺得二、三等奖。

本届大赛由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主办,来自全国392所高校的学子投稿2万余件,万千学子“网”聚一堂,同“屏”共论家国事,青年之声频频挺近舆论场c位,彰显“校媒融合育人”成果,闪烁青年“思想星光”,照亮青春“航向”,彰显青年担当,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凝聚社会共识贡献了蓬勃的青春助力。

?1.jpg

36场推介会,见证高校认可

第九届“评论之星”选拔赛,于2023年10月1日启动,特别联动高校推出“评论之星”高校推介会活动,全国共有36所大学积极响应和举办。教室里,课堂上,一场又一场推介会,见证教师与高校对“评论之星”的认可,更传播了赛事的厚重价值。

“学生需要真实的新闻评论实践。”长安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苏蕾,先后在该院渭水校区和雁塔校区,面向本科生、研究生举办了两场红网“评论之星”高校推介会。她表示,“‘评论之星’为大学生开辟了一个言论空间,这个言论空间又是真实地与社会联动在一起的,这就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写作情境——选题要选择最有时效性和最有价值的,写作要符合媒体规范和公序良俗,反馈有来自网友和专家的。由这个真实的写作情境激发出来的采写编评能力都是真实的、社会性的,学生在写作中表现出来的知情意都会得到社会的评估,更利于他们看到客观真实的世界,及时调整自己。”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海明,在推介会上肯定了“评论之星”选拔赛的“促学”作用。他认为,“这项赛事能让学生在良性竞争中磨炼评论写作能力,在深入了解社会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新闻素养”。山西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韩晓芳则表示,“学生们参与‘评论之星’实践,可以明白自己在理性表达观点的价值,以及维护网络文明生态的社会责任感”。

“促学”的另一面,则是“促教”。“重实践、讲应用是新闻传播学的学科特点,但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长期存在与新闻实践严重脱离的问题。近些年来,在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理念指引下,新闻传播领域的校媒合作越来越多。”在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薛文婷教授看来,“评论之星”显然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抓手。

据悉,早在红网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时,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杨新敏教授就在新闻评论课程上,开启了“课程教授 比赛实练”的教学模式,课程作业便以作品发表阶段来评分,一个比赛阶段对应一个分数段,将考核方式与前沿比赛深度融合。

山西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韩晓芳介绍,该院积极探索新闻评论教学改革的新模式,采取“以赛促写”“写在课前、写在课后”的方式,动员并指导各年级本科生积极参加红网“青椒计划”及“评论之星”,拓展了新闻评论实践教学的空间。与此相似的是,山东大学、青岛大学等众多高校也都创新教学模式,将新闻评论课程与红网“青椒计划”及“评论之星”相链接,引导新闻学子在一线实践中提升职业能力与评论素养。

?2.jpg

“2w ”投稿,见证学子热情

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于每年10-12月期间持续向广大学子征稿。2021年,在第七届“评论之星”启动前,红网推出大学生评论写作“青椒计划”,创办初衷不止在于将评论赛事“做大”,更在于“做细”“做深”,意在更好地服务爱好评论写作的大学生群体,聚合业界精英力量,打造一个开放的线上评论课堂。

“‘评论之星’强调竞赛和选拔,要求参与者具备一定的评论写作经验,而‘青椒计划’更注重的是培育与引导——长达9个月的征稿时间,为初学者提供了充裕的实践成长机会。”红网理论评论中心负责人介绍,“‘青椒计划’还会结合重大选题,邀请大学生直接参与评论策划与创作,让大学生进一步贴近媒体实践。”近年来,红网还配套推出了常态化访谈栏目《师说》《星访谈》《椒谈》。众多评委、高校教授,以及“评论之星”“青椒计划”获奖大学生,受邀为新手作者分享“时评之道”。

“青椒计划”与“评论之星”实现了深度融合,参评作品类型由“文评”,逐步扩展至“文字 漫画 视频”,为“爱玩”且“会玩”的z世代开拓了多元“赛道”,为青春“新声态”的表达提供了丰富空间。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张玉表示,“除了传统的文字评论,‘评论之星’大赛还鼓励学生提交视频和漫画评论作品,有助于培育新一代全媒体评论人才,这与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培养和造就卓越传媒人才和‘全媒体型’视觉艺术文化传播人才的理念不谋而合。”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副主任宦佳,也表达了同样的认可与肯定。

数据显示,2023年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392所高校,共计投稿20007件。从评选结果看,漫评、视评类作品表现强劲。本届“评论之星”决赛榜单上,视评类作品首次“登顶”。湖南大众传媒学院曾玉莹的视频评论《山东淄博爆火出圈:用真诚和实际行动创城才是硬道理》夺得冠军。紧随其后的,是山西大学韩羽儿创作的漫评作品《如果能有选择,我希望我们是笑着“离开”的》。南京大学叶晴朗的文字评论作品《“伪怀疑论”:这一网暴利器正在摧毁舆论环境》则位居第三。视评、漫评、文评,呈“三元鼎立”良好态势。

?3.jpg

多向“破圈”,见证作品影响

高校的关注与肯定,学子的热情与参与,并非只是一场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从“青椒计划”到“评论之星”,也并非仅仅只是一场发轫于湖南、活跃三湘大地的赛事。众多优秀大学生评论作品,多向“破圈”,成为弘扬时代正能量的重要一支。

家庭情景喜剧《家有儿女》疑似被恶意打低分,西南科技大学李文静及时呼吁,“网络评分应回归作品本身”;河南收割机滞留高速风波,山西大学代姝凝冷静发声,“莫让主观臆想代替理性判断”;“开屏就跳转广告”变本加厉,湖南工业大学陈自强鲜明指出,“治‘牛皮癣’还需猛药去疴”。“青年之声”分量不“轻”,一再获得有关部门肯定性批示。

另据统计,《说端午快乐有错吗?节日真意“在骨不在皮”》《“免密支付”不能开启容易关上难》《“雪天点外卖与否”争论下,是骑手安全与收入的平衡难题》等十余件稿件被人民日报app“锐评”栏目转载推荐。《电竞专业开设五年就停招,职业教育不能“急功近利”》等十余篇评论被学习强国“青春中国·发声”或“推荐”栏目转载推荐。除此之外,还有近300余件作品被电视台、杂志、报纸、网站转载。中央及地方媒体,也在积极传递“青年之声”。

过去一年,从“青椒计划”到“评论之星”,《“迷笛”事件争议背后,是就事论事态度的缺位》等十多篇大学生评论稿件登上百度热搜、头条热搜、微博热搜,一再引发全国性关注与讨论;红辣椒评论微信公众号上,数篇大学生佳作流量突破“10w ”。其中,《女子因cos不当被警方带离,勿把低俗当梗玩》更是高达63万。此外,更有近200篇稿件流量过万。

vcg211352929419.jpg

是“星”青年,更是“新”青年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而无论在哪个时代,青年都需要先辈的指引,也需要同辈的感召,需要自身的觉醒。那些或外或内的思想星光,让青春的“航向”更加清晰。

从“青椒计划”到“评论之星”,以评论为交点,以网络为半径,万千学子齐聚红网这一方天地。他们日渐拔节,坚韧向上,逐渐褪去青涩与稚嫩。文字中、画笔下、镜头前,那些细致的观察、独到的见解、动人的呼吁、理性的建言,与他者的悲欢共情,与大众的心声共鸣,与家国的脉动共振。

他们,“椒”傲拔节,坚定青春的底色,给时代和未来更多畅想的可能。他们,是“评论之星”大赛中的“星”青年,更是新时代征途中的“新青年”。

第九届“评论之星”已经落幕,但2024年度“青椒计划”仍在进行中,第十届“评论之星”也将于10月1日再度回归。

红网所搭建的评论舞台,大门始终敞开。我们期待,与更多高校携手,将校媒融合育新人推向深入;我们乐见,一颗“星”点亮另一颗“星”,更多青年担起时代使命,释放更多言论的力量,传递更多理性的温度,凝聚更多向上的共识。

来源:红网

作者:红辣椒评论

编辑:张瑜

本文为尊龙凯时首页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1/96/14068819.html

阅读下一篇

尊龙凯时首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