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2日讯(记者 钟星月 通讯员 孙雅茹 陈丹 何玲)为动员和鼓励更多新闻学子通过大赛磨炼成才,让新闻评论教学与媒体实践走向深度融合,日前,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特别举办红网“评论之星”高校推介会,面向2021级、2022级新闻学专业学生展开了赛事推介。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袁星洁致辞。
“新闻学子要重视言论的力量。”此次“评论之星”推介会,在湖南科技大学第九教学楼206教室举行,该校人文学院副院长袁星洁出席并作致辞,他鼓励参会学子开拓视野、瞄准方向,借力红网“评论之星”大赛这一展示自我的平台,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为今后从业打好扎实基础。
据介绍,湖南科技大学新闻学专业将“评论之星”大赛与《新闻评论》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组织发动学生广泛参与其中,制定激励机制,将学生参与的过程情况纳入课程考核依据,与学期考试成绩一起综合评定学分成绩。同时,所有发表的评论作品,也被上传到校内信息化教学平台,在课堂上作为案例使用,发挥“传帮带”的鼓舞作用,不断激发学生们的写作热情。从今年起,该校还计划起将所有发表的与未发表优秀作品,整理成《年度新闻学专业新闻评论学生作品专辑》,作为学院新闻学专业档案材料使用,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觉评论意识与专业技能。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主任、课程负责人刘艳凤发言。
该院闻系主任、课程负责人刘艳凤主持了此次推介会。“红网‘评论之星’搭建了校媒互动的桥梁,为广大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发表机会,成为广大大学生新闻评论实践的平台,同时也向全国各地的媒体输送一批充满活力的新闻评论人才,受到了学术界和业界的高度赞扬。”刘艳凤在讲话中鼓励学生积极参赛,在竞争中不断取得更大的进步。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副主任王超群发言。
“红辣椒评论和‘评论之星’大赛,帮助同学养成捕捉新闻热点、深度思考的习惯,同时,也可以培养同学们对新闻评论的兴趣和批判性思维。”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副主任王超群,作为教师代表在推介会上进行了发言。她表示,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比赛,“红网的‘评论之星’已经吸引了全国大学生的广泛参与,进入到比赛的圈子里,就进入到精英竞争的圈子,有助于磨炼自身的能力和素养,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新闻人才。”
自2021年组织发动学生参赛以来,该校新闻学子评论写作热情高涨。2019级学生王鹏的评论作品《阻拦办事民众进屋避寒,讲规矩也得讲人情》成功入围第七届红网“评论之星”大赛决赛。2020级学生王晓茹的作品《好评入画·雪域高原的幸福赞歌》、好评中国·主题教育青年漫评《庚续历史文脉,担当青年使命》等获得良好社会效应。
此次“评论之星”高校推介会湖南科技大学专场,红网理论评论中心评论部主管张瑜受邀参会并对大赛进行了全面介绍。围绕评论写作与学习问题,张瑜还结合自己的从业经验,与在场学生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秉承“厚德博学、求真务实”的校训,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湖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该校新闻学专业于2003年获批建成,2004年首次面向全国招生,2017年开始首次文理兼招,2017年获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招生权,2019年招收首届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近年来,立足专业特点,积极搭建平台,着力学科整合,注重前沿交叉,回应社会关切,走“差异化”发展路径,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系由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举办的一项面向全国大学生的新闻评论类竞赛。自2015年开办以来,“评论之星”已连续举办了八届。历经八载耕耘,大赛触角延展至全国范围,覆盖了300余所高校;众多参赛稿件被主流媒体转载,形成全国范围的影响力;学界业界专家学者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评论之星”是沟通新闻评论学界与业界的桥梁;众多优秀学子借助赛事成长成才,成为中央和地方媒体的骨干评论员。目前,红网第九届“评论之星”大赛已启动,正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征集稿件。
来源:红网
作者:钟星月 孙雅茹 陈丹 何玲
编辑:张瑜
本文为尊龙凯时首页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