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3日讯(记者 钟星月 通讯员袁扬洋)兼顾理论和实践,将考核方式与前沿比赛深度融合,苏州大学传媒学院走出一条颇具特色的新闻评论教学之路。日前,在学院副书记丁珊、副院长谷鹏以及团书记王雁冰的大力支持下,苏州大学传媒学院举办红网“评论之星”高校推介会,该院教授杨新敏面向2022级新闻班的同学进行了赛事宣讲。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杨新敏向参会学生推介红网“评论之星”大赛。
“新闻揭示真相,评论探求真理。”杨新敏教授指出,“新闻的目标是努力接近真相,让事实暴露出来;评论是通过对真相碎片的梳理,让事实背后的价值显现出来”。从人类生活的视角出发,他还表示,通过评论进行观点交流是理解这个世界的重要方式。“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独立思考,开卷有益”,则是杨新敏教授希望传媒学子具备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评论之星’大赛对于新闻评论教学来说极为重要。”杨新敏教授说。据悉,2015年红网联合高校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时,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即响应号召,在新闻评论课程上开启了“课程教授 比赛实练”的教学模式。并且,新闻评论作业开始以作品发表阶段来评分,一个比赛阶段对应一个分数段。
据介绍,在考核方式与前沿比赛深度融合的基础上,苏大新闻评论的课堂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教学的内容,开始不再限于教科书中的旧素材,而是把大赛每日更新的学生作品作为了分析对象;教学的形式也不只是老师的单向输出,同学们课堂互动的频率显著增高了,课堂上经常出现自由争鸣的热闹场面。在观点的碰撞中,同学们不仅对如何写新闻评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判断力,学会了借鉴长处、避开不足,同时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也有了长足的提升。
“参加评论比赛督促我养成了每天看新闻热点、每周写新闻评论的好习惯。”2020级新闻班的王惠雯,曾在第七届“评论之星”大赛中夺得“月度之星”称号,她说:“杨老师也给我们讲解了很多关于逻辑思维的知识,我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我看到了很多同龄人的优秀新闻评论作品,深受启发和鼓励。”
目前,作为新闻学子的实务入门课程,苏州大学传媒学院的新闻评论课程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课程体系,兼顾理论和实践,向内探索与向外展示并行,包含了新闻评论作品分析、公开平台展示、过程化考核等多项创新性教学环节,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评论人才,开辟了一条颇具特色的新闻评论教学路径。
据统计,在往届“评论之星”大赛中,苏州大学共计22件作品获奖,6次夺下“月度之星”,16件作品在决赛中突围斩获入围奖、佳作奖。此外,还有大量学生作品被红辣椒平台发布,经由多家知名媒体转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部分苏大学子,还通过新闻评论比赛撬动了“命运的齿轮”。在第一届和第二届“评论之星”大赛中斩获入围奖和佳作奖的苏学子范娜娜,因新闻评论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还因此获得了《新京报》新闻评论部实习的机会,由此进入新闻行业。
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系由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举办的一项面向全国大学生的新闻评论类竞赛。自2015年开办以来,“评论之星”已连续举办了八届。历经八载耕耘,大赛触角延展至全国范围,覆盖了300余所高校;众多参赛稿件被主流媒体转载,形成全国范围的影响力;学界业界专家学者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评论之星”是沟通新闻评论学界与业界的桥梁;众多优秀学子借助赛事成长成才,成为中央和地方媒体的骨干评论员。目前,红网第九届“评论之星”大赛已启动,正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征集稿件。
来源:红网
作者:袁扬洋
编辑:张瑜
本文为尊龙凯时首页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