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红翔 李皓玥(广西大学)
提到家庭教育影视剧,大家脑海当中第一反应都是05年的热播剧《家有儿女》,时至今日,它仍是许多成年人的童年回忆。
近日,大型教育题材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以登上热搜的形式再次回到了观众的视野当中。而这一次被讨论的热点不再是电视剧本身的好坏而是其被恶意评低分的事件。不少人对这部经典影视作品只给出了一星的评价,还在评论区对主演之一的杨紫进行了言语上的贬斥。如此明显的针对性行为,让人不禁对这些恶意打低分者的动机产生怀疑,也不禁提出“到底是在看人还是在看剧?”这样的疑问。(澎湃新闻)
2005年上映的《家有儿女》是一部国产的优秀情景喜剧,播出后不仅受到了少年儿童的喜爱,很多家长都将其纳入观看列表,这部剧还获得了电视剧金奖、“5个一工程奖”优秀电视剧奖等奖项。不论是从其剧情设置还是从演员演技来说,这部剧都是一部讲述成长烦恼和教育问题的成功之作。甚至,到现在这部剧依旧被网友称为“下饭剧””电子榨菜”,可见其受欢迎程度。而就是这样一部十八年前的老剧却因粉丝斗争而被恶意评分,“这背后的评分标准到底是什么?”属实是令人费解。
打开一个视频软件,首先吸引你的可能是精美的预告片、海报、有趣的剧名、你喜欢的演员,而决定你是否观看这部剧的关键因素之一可能就是这部影视作品的评分。原始的影视剧评分在大多数观众的眼中就是选择一部电视剧的标准,评分的高低影响着观众对一部的电视剧的第一印象。尽管人们对影视剧各有所好,但是对于评分的标准,大部分人还是能以理性的角度从作品本身的叙事、画面、造型、表演等方面出发给出较为客观的评价。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评分的标准好像逐渐出现了偏颇。从这一次对于《家有儿女》的恶意刷低分现象来看,似乎观众对于这部剧的评价不再是作品本身而成了对于演员个人的喜恶。
而深究这类粉丝恶意给影视剧作品刷低分的行为,其背后的原因有二,首先是个人不理智,容易盲从。粉丝团体内最关心的事情往往是自己喜欢的明星的利益是否受损,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有一人在群体内抛出了相关的负面信息,例如某某家的粉丝说我们这般那般…等等。在查清事实之前,部分心急的粉丝已经开始寻找消息的对方进行攻击,并且将这样紧张的氛围带给其他成员。这样紧张的状态会使人的情绪波动增大,使理智的思考退居二线。于是乎,一波又一波的粉丝向着前辈攻击的方向敲响键盘,罔论事实,盲目从众。
其次是部分粉丝群体规则意识淡薄,是非边界模糊。给《家有儿女》恶意低分的粉丝群体大约认为这只是粉丝团体间的互相对抗,事实上,他们已违规而不自知。恶意低分行为不仅包括了恶意刷低分,还包括恶意差评诋毁等,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因此,恶意评分的用户可能会被认定为侵权而被追究侵权责任。但这些都是粉丝群体内少有人知的。也正是因为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导致对是非的界限判定不清,粉丝群体间才会产生如此没有限度且病态的竞争方式。
而这样给影视剧恶意低分的行为百害而无一利。首先,影视作品评分的高低本就应基于其本身的质量和价值,若都以一人或部分人的喜好随意拉高和踩低,岂能实现影视剧的多元发展?毛主席提出的艺术界的“百花齐放”如何实现?况且一部影视剧的制作背后有的不仅仅是演员个人,更是一个团队的努力,怎能因个人而牺牲整个团队努力的成果。《家有儿女》播出近18年以来好评不断,也是众多成年人的童年回忆,若是因为粉丝团体的竞争而被迫下架,使今人无法回味,后人无法观看借鉴,且不是失了对优秀作品的学习和传播呢?其次,粉丝团体之间在网络上你来我往的针锋相对本就令观者不喜,这次又将魔爪伸向影视作品。此般做法不但将在线影视评分环境弄得一塌糊涂,且带来了“看不惯就要毁掉”的不良价值观引导。以上种种,皆不是向上向善的影响。
影视剧的评分从来是粉丝群体竞争的工具,也绝不能将个人对演员的的喜恶作为唯一标准,恶意评分的乱象是时候加以整治了,粉丝群体间的不良竞争也是时候加以反思了。别让真正优秀的演员淹没在恶意低分中,更别让优秀影视作品躺着也中枪。
来源:红网
作者:文红翔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尊龙凯时首页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