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睿(西南大学)
“挑战一天时间拍完一个月的朋友圈”,近日,互联网上兴起了一波“预制朋友圈”的热潮,其实就是事先策划并精心制作朋友圈图文,以便在特定时刻或情境中发布。吃着预制菜、用着预制品,现在竟也开始发起“预制圈”了。
起初,“预制朋友圈”只是各大美妆博主、生活博主跟风获取流量的方式之一,但随着这种视频不断扩散,很多网友也分享了自己类似的经历。例如“生日前一星期就已经p好照片、排版好文案,生日当天就能专心过生日”,还有“翻翻相册看到以前来不及发,或者还没发的照片”。这些网友的评论让我们发现,原来“预制”不仅是跟风,而是很多人的常态。
朋友圈有什么用?顾名思义,其本质是朋友之间相互分享的圈子。小小的朋友圈其实渗透了人际交往这个大主题,人们通过朋友圈展示自己,也让别人认识自己。在这个每个人手机上都有微信的时代,朋友圈已成为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的重要渠道。重大节日时,我们在朋友圈发出祝福,祈祷美好时光的到来;生命中的重要节点我们分享出来,共同开心贺喜;发美照帅照希望获得夸奖。从本质上讲,朋友圈就是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无论我们是什么样,都可以展现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细细想来,这样也没什么不好。
有人说:“连朋友圈都能够预制,还有什么是真的?”诚然,会有人认为“预制朋友圈”是一种虚伪,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展现出好好生活的姿态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好?预制的朋友圈也不过是延时分享而已。旅游时拍的几十组照片、相册里堆积的忘发照片、备忘录里之前写下的细腻文字,都可以在当下发布。朋友圈本是为了分享,何须在意时间呢?
另外,“预制朋友圈”也是平衡社交与生活的有效方式。缺乏社交,人会成为孤岛;不专注生活,人会迷失自我。然而在现代生活的高速度、高效率和高竞争环境下,我们少有喘息的空间。要想维持完美形象,同时投入生活,实属不易。通过提前策划并精心制作朋友圈内容,年轻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社交焦虑,减少因即时分享带来的压力。这种方式还鼓励人们更加珍惜和享受每一个瞬间,并借助社交媒体与更多人分享生活的美好。此外,有研究表明,相较于刷朋友圈,发朋友圈更容易带来幸福感,这似乎表明“预制朋友圈”提供了一种主动且灵活的方式,去取悦未来的自己,抵抗平淡生活的乏味。
不过,我们也应警惕落入自导自演的虚幻世界。当虚拟与现实的差距拉大,心理落差也会增大。过度追求社交媒体上的点赞和评论带来的满足感,可能让人沉迷于虚幻自我。其次,这种现象可能削弱人们面对现实的勇气,使我们失去真实表达自我的机会。当朋友圈变成了一个精心布置的展览馆,真实的内心自我该何去何从?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朋友圈只是网络,“破圈”才是真正的生活。为了社交营造虚假的生活模式,长此以往会因过度包装而迷失方向。我们可以“预制”朋友圈,但不该忘记生活本是在当下;我们可以追求精致,但不应忘记生活的本真在于不完美。精致之余,请记住,朋友圈本是为了分享,而非刻意塑造与包装。
“预制朋友圈”既是一种新的社交趣味,也是一种社交负担。它既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可能掩盖生活的本质。既不过分鄙夷,也需时刻自省。毕竟,网络只是虚拟,生活却在现实中。
来源: 红网
作者:鲁睿
编辑:张瑜
本文为尊龙凯时首页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