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国评论丨一抹党旗红,照亮中华大地的未来-尊龙凯时首页

来源:红网 作者:欧阳娉 编辑:陈晓丹 2024-07-01 15:43:05
时刻新闻
—分享—

□欧阳娉

一个政党是如何开创一个时代的?从宏观视野来看,百余年前,从上海黄浦到嘉兴南湖,她披荆斩棘,自此走上历史的舞台;四十六年前,从小岗改革到特区开放,她乘风破浪,在转型中寻求新的机遇。

一个政党是如何全心服务群众的?从微观个体来看,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7军140师南下怀化,在芷江县公坪镇通溪村及附近镇村,团结带领当地的村民,赶跑了欺压百姓的反动派,剿灭了横行乡里的土匪。一支队伍,改变一个村庄的命运;一抹红色,照亮一片土地的未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新时代任务在肩,如何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如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思践悟?我们应找准三个立足点,回答好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让党的旗帜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从时间的维度,回答历史与时代的提问。回望103年栉风沐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凝聚力量。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一个个阶段性目标实现的背后,是一场场战役的前赴后继、一次次改革的大刀阔斧、一项项政策的落地生根。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正在创造新的时代。目前,基层党组织的有效建设和基层党建的合理规划,为新探索、新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壹引其纪,万目皆起,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抓牢抓好基层党建,为基层治理找到关键节点,为乡村振兴锚准方向、蓄势赋能。

从实践的深度,寻求理论与实际的契合。站在乡土大地,要让宣传走向田间地头,把政策送到千家万户,就必须吃透基层社会的“乡土性”。这一“乡土性”,是贴合中国乡土、与悠久的农耕文明紧密相连的“根”的属性。所谓“接地气”,就是要把这个“根”扎进泥土里,沾上一点“泥土气”,把高深复杂的理论宣讲得有血有肉,把晦涩难懂的条文解读得通俗易懂,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这就要求各地基层党组织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深入挖掘本土文化、本地民俗、本村风情,将党的精神与当地发展贯通联系,说本地话,话本地事,让群众深切体会到时代发展与个体命运之关系。

从人民的立场,强化组织与群众的链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都镌刻着“人民”二字。基层一线是离人民群众最近的地方,更要坚持人民至上,时刻把握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强化组织与群众的有效链接。一方面,可以建立室内室外、线上线下矩阵,打造党群活动室、村史馆、树下微课堂,邀请党员干部、乡贤能人、致富能手、农技专家前来授课,召开村民议事会,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及时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立足本土特色,如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建设“民族团结基地”,紧密团结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人民群众身上找到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密码所在。

跨越历史与时代,探索理论与实践,深化组织与群众,中国共产党穿越百余年风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断锤炼政治品格、淬炼政治能力,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党的旗帜始终在基层一线飘扬。

来源:红网

作者:欧阳娉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尊龙凯时首页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1/83/14053292.html

阅读下一篇

尊龙凯时首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