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涛(暨南大学)
据《新京报》报道,10月31日,郑州管城区建兴路小学一女教师吕某留遗书后去世引关注。吕某姐姐称,事发10月26日,警方告知家属妹妹系自杀。家属称,今年23岁的吕某于2022年6月大学毕业,2023年8月考入该校任教并担任班主任,平时性格开朗。家属提供吕某遗书显示,吕某称除教学工作外,应付上级检查,拟写材料等课外行政工作压力大。管城区教体局工作人员称,对此事深感遗憾,相关部门已介入处理此事。
“妈妈对不起,我真的撑不住了……我从来没想到作为一个小学老师会这么的难……什么时候老师才能只做教书育人的工作?”吕某的遗书内容令人唏嘘。今年只有23岁的吕某,还没来得及拥抱“和姐姐幻想的未来生活”,便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不禁让人扼腕叹息。由于吕某的自杀属于极端事件,我们不能对她自杀的原因下断言,但不可否认的是,一线教师长年来承担大量非教学任务已成为普遍现象,严重的课外负担使得大量一线教师身心俱疲。面对此情此景,笔者不禁想问一句,教师何时才能专注于教书育人?
据顶端新闻此前报道,河南郑州某小学校长接受采访时表示:动辄需要摸底排查、需要填写各类信息,让教师们成为“表格”“表嫂”,同时,各类app账号注册、创建提醒,冠以“小手拉大手”的名号,让教师们成为“小喇叭”“转发员”……“这些占据着学校和老师的很多精力,导致教学是‘副业’的现象依然存在。”他无奈地表示。
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危害。早在1930年,毛泽东同志就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查,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 各种超出教学任务之外的行政工作,大量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学校为了取得上级的欢心,往往不根据实际情况将各种任务分派给一线教师;而上级部门的“视察”却似乎流于形式,不触及学校教育的痛点,视察的结果也多是些不痛不痒的指示。另一方面,“三天一小会,五天一大会”,各种文海会海将一线教师“淹没”。在就业压力大的今天,一份有编制的教师工作被视为铁饭碗,因此广大教师虽然深受其苦,可大多也不敢提出意见、进行反抗。
需要警惕的是,如果一线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得不到保障,最终危害的是国家的教育事业。试想,被各种行政工作、文件表格折腾得精疲力尽的教师,又有多少时间静下心来好好写一份教案呢?正如吕某在遗书中所说的一样,面对学生很想真的做到教书育人,但是学校的工作,学校的活动,领导的检查,让她像进了牢笼,每天提着最后一口气上班。教师作为高尚的园丁,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应该让教师能专心于自身的教育事业,而不是为杂事所累。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要求必须牢固树立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的理念,切实减少对中小学校和教师不必要的干扰;《教育部关于做好庆祝2023年教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统筹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全面减轻教师负担,切实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我们衷心地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再发生,教师能够真正实现减负松绑,专注教书育人。
来源:红网
作者:曾晓涛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尊龙凯时首页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