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在父母“拖着不去看病、不舒服却不和子女说”这件事上,不少年轻人感到无奈。此外,天热不舍得开电扇、长期吃剩饭等“吐槽”父母的帖子,也在网上引起共鸣。年轻人把这些行为称为“有福不享、没苦硬吃”。他们想不通: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何长辈还是选择“没苦硬吃”?如何更好地沟通,能让父母减少这种行为?(7月30日《中国青年报》)
这里有两个经典例子:其一,湖南长沙某医院医师梁爽记得,前段时间一位被子女带来看病的老人,血压长期160/110,老人自己也发现了,但不到医院看病。如果不是子女逼着来医院,还在家硬撑着;其二,重庆女生陈洁经常为外公外婆“没苦硬吃”感到无奈。最近她带着放暑假的妹妹回乡下。第一顿饭前,她在已经发馊的桶里找到泡着的碗筷,另外三四个桶里也存着脏水。当陈洁把脏水倒掉清洗时,被外婆责骂不节约。陈洁发现,给老人买的食物他们都不吃,最后面条发霉、汤圆放久了煮不熟、大米变质、食用油过期导致吃完腹泻。
常常会听到年轻人抱怨父母“有福不享没苦硬吃”。他们心疼老人在生活条件已经改善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节俭甚至有些过度的节俭习惯。然而,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真的只能一味地抱怨吗?对老人的“有福不享没苦硬吃”不能只是抱怨,更应该思考的是,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父母那一辈人,他们经历了物资匮乏的年代,为了生活,需要承受很大压力。即使现在条件好了,依然保持着那种节俭习惯,这其实是习惯延续。而且,他们认为,只有自己过得节俭一些,才能确保家庭的经济安全。这是一种代代相传的观念。对于老人的“有福不享没苦硬吃”首先需要多些理解,而不是“爱到深处的训斥”。
当然“有福不享没苦硬吃”肯定存在问题。例如,不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拖着不去看病、长期吃剩饭等行为,都可能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积极地去与老人进行沟通,可以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担忧,这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背后的原因。可以尝试用温和的语气表达关心和担忧。让老人明白我们并非在责备他们,而是希望他们能够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有福不享没苦硬吃”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着深深的情感和观念的差异。作为小辈,要用行动来证明我们的关心和爱护让父母感受到温暖和幸福才是最重要的目标。还需要明白的是,两代人对“苦”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因此,对于“有福不享没苦硬吃”也不可一概而论,需要辨别什么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尊龙凯时首页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