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杂感随笔 | “国民”称谓泛滥,该休矣-尊龙凯时首页

来源:红网 作者:娄义华 编辑:钟星月 2024-02-25 21:53:30
时刻新闻
—分享—

□娄义华

时下,互联网生态中,“国民岳父”“国民老公”“国民女神”等等网络新词汇甚嚣尘上,“国民某某”成了一个时尚词组,似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被冠上“国民”的标签。然而,这种泛滥的称谓现象,不仅反映出我们对词汇的滥用,更折射出社会现象和价值观的偏颇。

从表面上看,这种“国民”称谓的泛滥,似乎是对个体的高度评价和认同。例如,“国民女神”是对外貌、智慧、品格皆佳的女性的赞誉,“国民男友”是对温暖、贴心、有责任心的男性的赞美,“国民小鲜肉”则是对年轻、有活力、有魅力的男性的认可。

然而,“国民爸爸”“国民老婆”“国民岳父”等等称谓被广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对基本的伦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某些学校还选出“国民校草”“国民校花”,当这些称谓出现在互联网时,其他学校表示严重不服。“国民初恋” “国民母亲”这样的称谓令全体国民情何以堪?这种乱象主要体现在娱乐圈,不少明星时常在寻找热点,蹭流量,增加曝光度。为了个人私利,不惜超越边界,这种行为令人不耻。谁让你代表国民了,你问过国民了吗?显然,这些随意冠以“国民”的称谓完全是为了炒作,制造话题而生,迎合了一部分人的趣味。

深入思考后,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称谓其实是一种浅薄的标签化行为。把一个人简单地归为“国民”某一类别,忽略了其个体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不仅是对个体价值的扭曲,让人们对自己的角色过分认同,过度自信,甚至有些自大,更是对社会多元性的否定。

“国民”这个称谓被过度使用,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含义。本来,这个称谓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具有代表性,具有权威性的;但现在,这个称谓已经变得过于普遍化了,这样的滥用导致了这个称谓的价值降低,也让人们对这个称谓产生了疲劳感。

从深层次看,“国民”称谓的泛滥,其实反映出我们的社会价值观的偏颇和缺失。在我们的社会中,过度重视外在的、表面的、易于传播的特征,而忽视了内在的、实质的、难以量化的价值。例如,一个明星因为其知名度而被封为“国民女神”,而不是因为她的演技、才华或贡献。这样的称谓,不仅无法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价值,更会误导人们的价值观,使人们过于关注外在的形象和标签,而忽视内在的修养、品质和能力。

从实际行动来看,“国民”称谓的泛滥,也对我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一方面,这种称谓强化了社会的表面化、标签化思维,使人们更倾向于以表面的标签来评价他人,而忽视了人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这不仅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另一方面,“国民”称谓的泛滥,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追名逐利的风气。一些人为了成为所谓的“国民女神”“国民小鲜肉”,或是“国民男友”,过分追求外在的形象和标签,忽视了内在的修养、品质和能力的提升。这样的行为,无疑是对个人和社会的一种负面影响。

面对这种“国民”称谓泛滥的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我们需要有清醒的认识,认识到这种称谓的表面化和局限性,避免使用这种称谓去评价他人或自己。其次,我们需要建立多元的价值观,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和复杂性,避免用单一的标准去评价他人或自己。最后,我们需要倡导实质重于形式的社会风气,鼓励人们注重内在的修养、品质和能力的发展,而不是仅仅追求外在的标签和形象。

“国民某某”并不是全体国民的共同声音,仅迎合了少部分人的趣味,而违背了大部分国民的真实意愿。作为一国之民,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国民精神。这种精神,需要我们每一位国民共同塑造。


来源:红网

作者:娄义华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尊龙凯时首页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6/69/13559168.html

阅读下一篇

尊龙凯时首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