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雅文 (华中科技大学)
近日,小红书上刮起一阵“旷野文学”新风潮,许多年轻人开始用萌萌的玩偶形象,说出“妈妈,人生是旷课哦”“妈妈,人生是旷工哦”“妈妈,人是野生的哦”……诸如此类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
“旷野文学”并不是刚刚兴起,很早之前就有许多网红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等等话语。但物极必反,这样所谓对“自由”的追求被滥用,人们逐渐发现,网红们在借“旷野”之名追求奢侈旅行。因此,年轻人开始产生逆反心理,新的“旷野文学”也应运而生。
这场新“旷野文学”的热潮,其实代表了年轻人的觉醒。他们不再盲目追求遥不可及的梦境,而是将目光转向当下,追求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年轻人的新选择,更是对传统的“旷野”与“轨道”的二元对立观念的挑战。
人们常说,旷野代表着自由和未知,但其中也不乏荆棘和不确定。裸辞、突发生病、计划失败等问题,让许多人在追求旷野的路上倍感艰辛。真实故事让理想主义标题顿失气力。年轻人开始认识到,旷野并不等同于好的生活。但重要的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追寻,而是开始主动为其编织自我赋予的含义。
正如《文化的解释》中写道:人是悬挂在由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归根结底,旷野和轨道的意义是由我们自己编织的。我们所追求的旷野人生之无序,不以我们将其定义为“旷野”或“轨道”为转移。
追求了那么多年的旷野,年轻人如今认识到,旷野还是轨道其实并不重要,自己才是所有问题真正的答案。用义无反顾的勇气与不畏艰难的决心去走好自己选择的道路,才造就着最珍贵的人生
听一百遍“反方向的钟”并不能回到从前,但逆着社会时针穿行的年轻人会发现,旷野与轨道并非二元对立,在所有的经历中找寻到的答案,才是弥足珍贵的财富。
人们面临的问题总是具体的,它并不像旷野文学那样抽象。具体的生活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我们不必选择在旷野上狂奔还是沿着轨道运行,重要的是有独立的思考、尝试的勇气、不同于他人的决心和跳出舒适圈的果敢。当然,在这一切背后,也要为自己留一条踏实的路。
“人生就像骑自行车,要想保持平衡就必须保持前进。” 无论是选择旷野还是轨道,重要的是保持前进的动力和勇气。丰富自己、坚定选择,行囊不必太厚重,重要的是自己的灵魂足够充盈,自己的心正在奔向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
来源:红网
作者:郑雅文
编辑:张瑜
本文为尊龙凯时首页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