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10月1日,红网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盛大启航。当下,大赛正火热进行中,为促进全媒体时代的评论写作,创新话语表达,加强新闻评论业务交流,红辣椒评论栏目特邀第八届“评论之星”获奖大学生作者参与访谈,分享评论写作的心得体会,畅谈“时评之道”。
胡暄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生,获红网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优秀奖。代表作品:《
红辣椒评论:请简单介绍下自己,说说你的获奖感言。
胡暄悦: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19级新闻学与法学实验班的胡暄悦,今年即将从人大毕业。很荣幸能获得第八届“评论之星”大赛的优秀奖。于我而言获奖完全是一种“意外之喜”,但也确实给了我更多继续表达的动力和勇气。也很感谢红辣椒给所有初学新闻评论的同学提供了一个更大的锻炼平台,让大家能在互相学习中不断进步。
红辣椒评论:分享你第一次写新闻评论时的体验,或者在评论创作道路上印象深刻的故事。
胡暄悦:第一次写新闻评论时,最大的感受是“别扭”。当时的选题关注了部分大学生对于“举手发言加平时分”这一考评标准的不满,这个贴近大家生活的现象可以有很多个思考角度,比如“本应是参与课堂的本能竟然需要靠加分去驱动”等等。
但我当时急于给自己的评论“上价值”,就选用了一个“形成性评价的落实困境”的角度去立论,写了一半猛然意识到其实并非所有“举手发言加平时分”的初衷都是落实“形成性评价”,自己的评论某种程度上是先预设了一种“以偏概全”的情况,然后再片面地对这种假想现象进行批判。
同时,1500字左右的评论里也几乎没有用一个有代表性的明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读下来更像是一个不满“举手发言加平时分”的同学在宣泄情绪。观点偏颇、论证不足,这也许是很多同学第一次写新闻评论时对自己文章的共同感受吧。
红辣椒评论:谈谈这篇获奖评论的写作过程吧,包括如何确定选题、角度以及论证等方面。
胡暄悦:这篇文章是我新闻评论课的第二次作业。经历了首次作业的“别扭”之后,我对自己提了两个小小的要求。一个是要理清想表达的核心观点到底是什么、属于哪一类的问题,并能将其纳入当下公众认识的问题框架;第二个是改正上次老师明确指出的不足,立论时找到有代表性、可落实的案例来支撑观点。
找选题花了很长时间,当时“王宝钏挖野菜”这个梗在网上铺天盖地,最初看到还会笑一笑,但看得多了就会感到一种莫名的不适。于是我追问自己这种“不适”从何而来,随后发觉是一种对玩梗过度后深度思考缺失的痛心,调侃“恋爱脑”好像已经成了一种惯例,但大家并没有关注到被批判成“恋爱脑”的部分女性面临着怎样的共同困境。思来想去,最终还是选择了“不应用标签审判他者、鼓励深度思考和共情”的角度。论证时也去查了很多资料,选用了一个当时同样很受关注的、被贴上“恋爱脑”标签的博主作为例子,希望能用真实的个体境遇引发大家的思考。
虽然相较上次有所进步,但这篇评论还是存在很多不足,比如仍然欠缺对文章内容的“飞跃性”概括,现今的题目也是在老师指导后修改完成的。
红辣椒评论:在你看来,一篇优秀的新闻评论作品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胡暄悦:就我个人而言,一篇优秀的新闻评论作品应该具备能抵达公共争议空间的视角、清晰明确且能“飞跃性”概括文章的观点,以及有对话余地的论证。
最重要的应该还是观点,因为它是集中展现作者批判性思考能力的部分,也是最能击中人心的、决定一篇评论上限的要素。相较之下,视角更多影响的是一篇评论的广度,作者在众声喧哗中能看到什么、能辩驳多少;而论证精彩的话,则会大大提高一篇新闻评论的可读性,并增加读后的思考“余韵”。
红辣椒评论:观点是一篇评论文章的核心和灵魂,能否以近期某一新闻热点为例,简要谈谈你是如何构思文章观点的?
胡暄悦:近期的“广州地铁偷拍乌龙”事件有很多探讨的角度,我个人的观点是“不要让循环网暴掩盖偷拍事件背后的法律问题”。当事女子没有证据即以非理性方式维权、导致最初网友对大叔的网暴是事实,但事件反转后网友若只是转向声讨该女子、形成新一轮的网暴,恐怕也并不会达到真正的正义。
如果被偷拍,自有相应的依法维权渠道,可惜当事女子并未选择。另一方面,该女子的过激行为或许只是个例,但也应看到这份对偷拍的“过于敏感”背后有更深层的社会症结:我国女性被偷拍后想要维权确实存在困难,且现行法律对偷拍者的处罚较轻。不应让循环网暴延伸出的更多枝节模糊掉整个事件中切实存在的法律问题,是否有可能通过完善相关法规减少此类乌龙的发生,才是我们更改思考的问题。
红辣椒评论:在本届大赛参赛期间,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对手或参赛作品,能否简要点评一下?
胡暄悦:个人很喜欢仲燕同学的这篇评论。她探讨了一个相当现实的社会问题,冷静的文字背后是非常真切的情感。这个题目也十分一语中的,真正做到了我一直欠缺的“飞跃性概括”。
红辣椒评论:对红网“评论之星”“青椒计划”赛事还有什么建议吗?
胡暄悦:首先祝各赛事都能长久地办下去,让更多有志于新闻评论的学子能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第二是希望能增加赛事过程中的互动性,想看到作者在留言区和读者、评委的互动,让大家真正感受到新闻评论的“对话性”。
来源:红网
作者:胡暄悦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尊龙凯时首页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