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宇飞 (河西学院)
陪伴孩子写作业,正逐渐成为很多家长在每日工作之余的额外负担。“心梗,高血压,被气哭……”社交媒体上,各类家长辅导作业的“崩溃现场”屡见不鲜。不久前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马景林表示,坚决反对家长陪伴式写作业,呼吁家长要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园丁”而非“木匠”。(3月20日 《中国青年报》)
家长“陪娃写作业”多出现在孩子的小学和初中时期。由于这个阶段孩子年龄尚小,自律性与定力不足,在完成家庭作业时很容易发呆走神“开小差”。家长选择陪同孩子写作业,多是抱着监督学习的目的,期望通过照管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很多家长都认为,有了自己“亲自坐镇”,孩子就可以更好更快地完成作业,提升学业成绩。但他们往往忽视了一点,就是家长在监督孩子完成作业时,会在无形之中为孩子背上压力,抑制他们思维的活泛性。试想,家长坐在一旁,孩子作业中稍有错误便加以斥责,疲劳稍歇便被即刻提醒,这会让孩子的神经处于一个紧绷的状态。而精神紧张之下,思维也不可能积极活跃,解题就会迟滞,而迟钝的解题过程又会被家长认为“如此简单的东西都不会”,于是继续责备,这无疑是一个恶性循环。不仅让家长身心俱疲,也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消磨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
所以,家长即便要对孩子进行陪同与辅导,也应当用一个尽量温和的态度对待之。要注重自身的情绪管理,循循善诱,以引导为主,注重过程和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强调答案与结果。在孩子遇到阻碍之时,家长要首先静下心来,与孩子一同寻找解题办法,阐发他们的思维。家长辅导功课,陪伴做作业的初衷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发泄情绪和制造矛盾。“气得肝颤”除了伤害身体和给孩子加压以外毫无作用。
其实,“陪娃写作业”恰恰反映了广大家长对教育“内卷化”趋势的一种焦虑。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和以应试升学为目的的教育大环境使得更多的家长选择当“木匠”而不是做“园丁”。换言之,以考试分流和选拔人才的教育模式带给了家长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压力,让他们不得不去选择靠“鸡娃”来让孩子在与他人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强制性的学习虽然能够让孩子取得一时的领先,但却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
每个人的心性、智力、天赋、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都不尽相同。家长要接受孩子的差异,看到孩子身上除了成绩之外的其他闪光点,而不是放大自己的焦虑并将压力和情绪宣泄到孩子身上去。家长也应该明白,学习永远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只有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主动学习,爱上学习才是根本之道。“牛不喝水强按头”的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其效率判若云泥。孩子只有为自己学习,为目标和梦想努力,才不需要家长的强制,才能够激发出自身潜力。
“陪娃写作业”体现着家长对孩子学习和未来发展的一种重视。但培养孩子要注意方式方法,切记不能操之过急,揠苗助长。每一块璞玉都有其独特的雕琢方式,与其让家长外化的焦虑成为孩子身上的包袱,不如去寻找真正适合他们的学习节奏和发展道路。
来源:红网
作者:梁宇飞
编辑:张瑜
本文为尊龙凯时首页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