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霖
9月26日,“半月谈”微信公众号刊发了一篇题为《村村都打造“网红打卡地”?基层干部怎么看》的文章,在文章中,一位名为“花生”的笔友提到:不知何时,打造“网红打卡地”成了上级对下的考核任务,去年,上级出台文件要求,每个单位要产生两个“网红打卡地”,作为单位主要负责人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当网络与乡村相遇,催生了不少“网红点”“网红村”“网红镇”,不仅给农村带来了人气流量,还宣传推广了农村,更助推了农村产业的蓬勃发展,实践证明,“网红打卡地”是农村发展提质增效的有效渠道。村庄火了,农产品销路更广了,农民的腰包鼓得更高了,集体经济收入更多了,由此带来的收益可以将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对干部而言,无疑是仕途发展的“加分项”,即便如此,也不宜将“网红打卡地”纳入考核,由此带来的不利因素,远远大于正向的激励和鞭策。
应该说,“网红打卡地”的诞生,首先是满足群众生产、生活、休闲、消费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在群众心目中有良好的口碑和较高的认可度,其次才是通过互联网传播引来更多的人气和流量,特色化、差异化、地域化是其最鲜明的特征,有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显著优势。尽管,某些点位成为“网红地”完全是“无心之举”,但每个点位打造的背后,都是经过了精心的思考、独特的设计、优质的服务,根本就不存在“随随便便”“轻轻松松”一说。从这个角度来说,想要依靠行政指令在同一区域打造遍地开花的“网红打卡地”本就不切实际,即便完成了任务,也是“盆景式”的打卡地,同质化严重,最终只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打造“网红打卡地”不是随便种一棵树、刷一垛墙、架一座桥、插一块牌子就能实现的,即便有雄厚的财力支撑,也必须有“人无我有”的巧妙思维、“人有我优”的独特设计、“人优我特”的管理服务,更何况,基层单位如果缺乏专项经费,让本就捉襟见肘的财力更添重负。如果把关不严格、监管不到位,“网红打卡地”极容易沦为“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钱花了,人没来,于民生也没有丝毫改善。纳入考核,造不出“网红地”;问责问效,也逼不出“网红点”。一门心思想在“网红经济”上做文章、出成绩,本身也是政绩观有偏差,不切实际,盲目跟风,作风不实,不仅给基层增加负担、增添烦恼,而且浪费资金、浪费资源。
将打造“网红打卡地”纳入考核,并非推动经济发展的权宜之计,着眼长远,重点还是要在干实事上察实情、出实招、见实效,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群众认可的、点赞的、喜欢的,才是真正的“网红”。
来源:红网
作者:李霖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尊龙凯时首页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