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清
这几年,“熊孩子”一词走红,媒体上动辄“熊孩子”,大有人人喊打的趋势。比如,孩子在动车上踢了一下前座,被斥责为”熊孩子”,引发双方争执;孩子在车厢上跑一跑,有人建议设立母子车厢,所谓远离“熊孩子”。不久前,杭州发生了一起三岁男孩与一女子抢座位遭坐腿摸胸的新闻,又把学龄前儿童推到风口浪尖上,不少人认为男孩缺乏家教,并对孩子的家长进行了言辞激烈的抨击。种种迹象表明,“熊孩子”似乎成了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我的意见是:动不动就“熊孩子”未免有点危言耸听,在成人的世界里最好别动辄“熊”孩子,是到了该为“熊孩子"正名的时候了。
为什么有人那么反感“熊孩子”?思来想去,不外乎几种情况:一是过度追求所谓的家教,对孩子的素质期望值过高,恨不得孩子一生下来就是一个文明礼貌的楷模;二是好管闲事,以此标榜自己有着多么高的素质;三是可能生性不大喜欢孩子,甚至心情不好时特烦孩子。在他们的眼里,调皮的孩子都是缺乏家教的,一点都不能容忍。不管是哪种情况,本质上都是缺乏爱心、童心,少了一点耐心。
回到杭州小男孩抢座的问题上。一个三岁孩子,实在是太小,我们不能要求他有多高的素养,不能苛求他对性别意识多么强烈,也许他觉得这个世界的女人都像自己的妈妈那样对待他那么好,因此就做出了在家里做出的事。我们不能说小男孩多么出格,那就有点上纲上线了。可以设想一下,如果那个女子但凡有点爱心,把那个顽皮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抱一抱,或抚摸一下头,放下来,或多一点幽默,岂不是皆大欢喜,何必如此歇斯底里大动肝火呢?
诚然,这里不是说对“熊孩子”可以放任不管,但管孩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更不宜置孩子于死地。童言无忌,对待一个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言行,我们不能苛求过多,也不能过于急躁。借用曾经“风靡全球的爆笑漫画”里那个捣蛋搞笑的蜡笔小新的话说:我只是个小孩子,你何必跟我认真呢?我这么小,你就原谅我吧!江湖儿女何必拘小节呢?
来源:红网
作者:孙建清
编辑:张瑜
本文为尊龙凯时首页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