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岩(浙江大学)
2月24日,前女足门将赵丽娜直播募集公益项目资金遭质疑,直播间中有人造谣赵丽娜接代言、网上募捐的钱并非用于足球公益项目,而是进了自己的口袋。对此,赵丽娜情绪激动,失声痛哭,怒斥“黑粉”。“赵丽娜直播痛哭”迅速登上热搜,引起众多网友关注。25日,赵丽娜发声回应,坦言“在直播间哭泣对于我来说简直像是在裸奔”,但她也在“慢慢学会接受孤独、学会无视质疑、学会坚持初心,学会成为更好、更加闪闪发光的温暖的自己”。
对于赵丽娜的回应,网友纷纷表示支持,相信善良和美好永远不会被辜负。但也有一些人觉得赵丽娜既然选择了直播带货这条路,就应该承担这一切,“不直播就没人骂你了”“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体育媒体人李璇点评道,赵丽娜“要是真想吃流量这口饭,那就得调整好心态”,“想要继续走下去,还得好好修炼”。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短视频平台的普及,直播带货逐渐成为商家和消费者的新宠。尽管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其中的参与者及其行为却具有真实的影响力。对于广为人知的公众人物,参与公益直播带货不仅考验其道德水准和心理调适能力,更是他们与公众沟通、传递正能量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
诚然,公众人物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更大,往往需要承受更多的关注和批评,因此他们需要有充足的抗压准备。面对冷言恶语,赵丽娜虽有短暂失态,但也努力调节情绪及时发声,用行动回应质疑。在千余字的微博长文中,一半是对“星球计划公益项目”的介绍,一半是继续坚持的决心。
然而,“公众人物”与“舆论监督”之间的矛盾不能成为无端生事的借口,没有人可以成为造谣中伤者的攻击目标。只见其表,不知其里,将直播间失控简单地归咎于受害者的抗压能力,这种看法不仅肤浅,而且充满了对受害者的误解和偏见。将责任推给受害者,声称受害者应该调整好心态,笑对施暴者的迫害,将网络暴力合理化,这是赤裸裸的受害者有罪论。甚至将网络暴力美化为“欲戴皇冠”,对受害者进行心理操纵和欺骗。这种论调不仅忽视了施暴者的责任,也剥夺了对受害者应有的同情和支持,更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与此同时,在这起网络暴力事件中,我们不得不审视平台的流量机制以及网络空间中公众的关注焦点。赵丽娜在回应视频中透露,当她在直播中哭泣的短短十分钟内,直播间涌入了一万多人,这与她以往公益直播时观众数量仅为六七百人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巨大的反差让她不禁感慨:“平时我在学校做公益活动直播时,如果也能来那么多人就好了。”这一现象反映了网络空间中公众对热点事件的追逐,以及对公益活动的相对忽视。
2023年4月,赵丽娜结束了自己的18年运动员生涯,退役一年,人生的下半场还在继续。参加《乘风2023》走向舞台唱跳、以记者的身份来到女足世界杯、学习英语并尝试将中国女足的故事带上更大的演讲舞台、发起“星球计划公益项目”……她用行动充盈自己的羽翼,延续对足球的热爱,为社会公益事业发光发热,却被心存偏见之人恶意揣测。对此,平台应该完善社区规则,强化监管和惩罚机制;网友应提升个人媒介素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保持客观理性;内容创作者也要坚守初心,积极回应质疑。只有平台、受众和传播者共同努力,才能减少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才能营造一个清朗、文明、和谐的网络空间。
来源:红网
作者:陈岩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尊龙凯时首页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