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勇
近日,山东菏泽成武县文明办发布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指导标准》,旨在倡导移风易俗,杜绝铺张浪费,并明确要求彩礼控制在6万元以内,同时提倡零彩礼。此举引发热议。有人对此表示赞同,认为其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也有人认为政府管得太宽,一刀切的做法欠妥。
彩礼作为民间传统习俗,其存在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它表达的是男方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感谢,体现的是男方对女方的诚意。在适当的范围内,经双方协商按照习俗给予彩礼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当彩礼被明码标价,成为互相攀比的工具,甚至沦为男方沉重负担时,其本质就已经发生了扭曲。
彩礼本身不是原罪,但高价彩礼却是陈规陋习。我国现行法规明确禁止以缔结婚姻关系为由索取巨额财物。中央在实施三孩政策文件中也明确要求“破除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为了移风易俗,不少地方出台文件对彩礼上限进行规定。例如河南濮阳县规定彩礼不得超过6万元,山西长冶市规定不得超过5万元。还有其他一些地区,将彩礼上限设定在3万元到10万元不等。
政府为民间彩礼制定指导标准,这并非“管得宽”,而是职责所在。破除高价彩礼这一陈规陋习,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高价彩礼问题由来已久,在一些地方根深蒂固,治理起来绝非发个文件那么简单,需要多方发力,久久为功。
治理高价彩礼,政府不宜一刀切。一刀切可能会切不对、切不下和切不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还可能引发民众的反感和抵触。比如,一刀切设定彩礼上限,有人突破了上限又该如何监管和处置?用车房等大件充抵彩礼礼金又该怎么办?有人条件好愿意多给彩礼要不要允许?如果无法消除高价彩礼存在的土壤,民间自有多种变通方式绕过规定和政策,从而使彩礼上限成为无法落实的虚线。
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该广泛听取民意,充分调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彩礼习俗,确保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政策的宣传和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治理高价彩礼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党员干部要响应政府号召,带头移风易俗。要发挥乡贤在引导乡风向好向善中的独特作用。媒体要加强舆论引导,倡导文明新风。学校则要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政府和社会还可以对移风易俗的正面典型进行褒奖。
治理天价彩礼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需要综合施策,多方发力,从根本上改变导致高价彩礼的社会环境,让婚姻回归其本质,成为爱情的归宿。
来源:红网
作者:梁勇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尊龙凯时首页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