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逸寒 (四川外国语大学)
当你的朋友生活、事业越来越好时,原地徘徊的你是否会越来越焦虑?这一话题最近在社交平台引起了广泛的热议。从前段时间的“捏捏”火爆网络到悬挂“禁止蕉绿”卡片的带杆香蕉成为打工人的“电子布洛芬”,不难发现焦虑随时随地出现当代人的生活中。焦虑缘何产生?在这样一个焦虑的时代,我们又该如何自处呢?
很多人说克服焦虑便要行动起来、在实践中找到自处的答案。但是有时候结果却是越努力,越焦虑。这乍一看似乎是十分矛盾的,但是细细想来却是现在许多年轻人所处的困境。当我们越来越努力,结识到了许多优秀的人,但是反观自身却让自己变得越来越焦虑。不仅如此,当我们为一件事付出的越多的时候,渴望得到的正面反馈是越来越大的。而社会在倒逼我们进步、努力的同时对于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时候这些正面反馈或是激励并未给予到我们个人,久而久之便产生了挫败感和焦虑的情绪,也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和意义了。
在很多情况下,焦虑来源于社会的试错成本太高。在这个任何事物都被精密计算的时代,抛弃现有的东西去尝试那些不确定的,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极其艰难的。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当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甲壳虫之后,面对这样的情况,他首先想到的却是如何用甲壳虫的身体去公司上班工作。归根结底,卡夫卡害怕的并不是变成甲壳虫自身的不适应等等,而是变成甲壳虫之后自己不再能为公司提供价值,担心自己被公司辞退。在现实生活中,“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留下一纸辞职书的终归是少数人。因此,现在许多人在精神上竞争,在生活中躺平,一边努力着一边松弛着。
当“发疯文学”盛行于打工人之中,当“淡淡的”成为年轻人的口头禅,当“松弛感”成为许多人的追求状态,年轻人已然为自己寻求了很多破解焦虑的方法。同时,当我们浏览社交媒体上光鲜亮丽的人生时,也要正确意识到这可能是幸存者偏差,我们也要看到那些“沉默的数据”。焦虑的主体在不断寻找破局之道,与此同时,学校、公司乃至社会也应多赋予年轻人一些认同感,多给予他们一些正面反馈,热搜榜少一些空洞的专家说教,多一些积极的肯定。
焦虑是自由的眩晕,当面对的选择越多,自由越大,焦虑感也越大。所以不妨给自己多一点时间,别着急,慢慢来。
来源:红网
作者:常逸寒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尊龙凯时首页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