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
鸡鸣犬吠,袅袅炊烟,是很多人心中的农村图景。半月谈记者在基层调研时发现,部分农村环境整治后更加“城市化”,行走在村内听不见鸡叫,池塘里也看不到鸭鹅。东部某村几名村民不解地说,每家养几只鸡,能有多大污染?(6月12日 半月谈网)
“鸡鸭成群晚不收, 桑麻长过屋山头”“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养鸡纵鸡食, 鸡肥乃烹之”……自古以来,鸡鸭鹅都是诗人的爱物,描写鸡鸭鹅的古诗名句更是举不胜举。古代的文人墨客喜欢鸡鸭鹅,估计和当时的家家户户都会饲养鸡鸭鹅有关。很多诗人,从小就和自己家饲养的鸡鸭鹅朝夕相处,对它们的习性特别了解。长大后,描写鸡鸭鹅,自然是信手拈来。
改革开放以前,在不少农村,家家户户几乎都会饲养鸡鸭鹅,而这当中,又特别是鸡鸭最为普遍。剩菜剩饭、野菜小虫等,就是它们的主食。平时,一些群众家里要购买油盐酱醋,要给孩子交学费等,一时半会又拿不出钱,就把鸡鸭鹅下的蛋拿去卖,实在不行,再卖鸡鸭鹅换钱。没有了鸡鸭鹅的村民,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于是又去买小鸡、小鸭、小鹅饲养,家庭困难,买不起的,就会去别人那里赊来饲养,等到长大,换了钱,再还给人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经商,农村饲养鸡鸭鹅的规模锐减,但不少农村老年人,还是喜欢少量地饲养鸡鸭鹅。其目的早已不是为了换钱,而是为了逢年过节,漂泊在外的子女回家,杀鸡宰鸭,一家人热热闹闹吃喝一顿,然后再各奔东西。更有一些老年人,独自留守在家,感觉寂寞,饲养几只鸡鸭鹅,生活似乎也就热闹一些了,让生活更有了盼头。
乡村是农民安居乐业的家园。鸡鸭鹅既是村民们的朋友,也是乡村的特色所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如果和鸡鸭鹅过不去,这不仅破坏了农村生态的平衡,也割裂了农民与土地的情感纽带,这样的“整治”,无异于对农村本质的背离。希望各地各部门,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多一些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既重视“面子”,也重视“里子”,让乡村既拥有干净整洁的环境,又有鸡鸣犬吠的生机,实现美丽与乡愁的双重守护,绘就和美乡村的美丽画卷。
来源:红网
作者:江文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尊龙凯时首页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