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宇飞(河西学院)
八十六年前,日寇在宛平城挑起七七事变,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同年十二月,敌人兵锋指向南京,六朝古都陷于战火之中。南京城破,随之而来的是六周的疯狂屠杀,这是野蛮对文明的极尽欺侮与蹂躏。日军烧杀淫掠,犯下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
国破家亡,山河沦丧,满目疮痍,生灵涂炭。夫中华悠悠古国,人文始祖,其人民为敌寇铁蹄践踏,其文物遭肆意毁坏掠夺,教每一个中国人痛心疾首,难平胸中愤懑。御侮艰难,抗战持久,为了民族独立,为了反对奴役压迫,我们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与巨大的牺牲。抗战为何艰苦?在于我们以农业国对工业国,在生产力,技术科技,兵器武装方面不如人;在于日本的军国主义法西斯势力穷凶极恶;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舆论战场的劣势以及思想宣传领域的被动。
思想舆论战场的硝烟从未弥散,交锋亦一刻未停。自明治维新起,日本立志于“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日本军国主义宣传便随着其扩张步伐一同前进。早在甲午战争时,日军便在军队中派遣随军记者,将战争宣传为“文明对野蛮的战争”。以至于一些不明所以的西方媒体声称“此战将会把四万万中国人从愚昧与专制中解放出来。”甚至一些日本学者发文称“中国在阻挠日本在亚洲推行西方文明,将战争的责任归咎于中国的‘顽固’”。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也建立了类似的“笔部队”,来进行军国主义宣传、奴化教育和对侵略战争的美化。他们蘸血为墨,为侵略粉饰辩护,摇旗呐喊。而时至今日,依然有人在为日本右翼势力洗白,大肆宣扬所谓的“中日亲善”“对日本侵华历史放下宽容”,岂不哀哉。
东京审判中,甲级战犯谷寿夫拒不承认屠杀罪行;而南京大屠杀的又一元凶松井石根将日本侵华比喻为“哥哥教训不懂事的弟弟”。现下,日本的右翼政府也在极力回避和虚饰他们当年犯下的累累罪行。从篡改教科书到公然参拜靖国神社;从日本自卫队的再武装到“出云”级航母的撕下伪装;他们在为军国主义招魂的同时又试图用时间来抹平历史的记忆。但日本一天不曾真正反思,历史的伤痕便永远无法愈合。
有时我会感到疑惑甚至鄙夷,日本军国主义者可以在历史上犯下泯灭人性的野蛮罪行,却又没有一丝勇气去承认自己过去犯下的错误。他们操纵舆论,用金钱收买媒体,进行宣传粉饰和文化渗透;他们可以下大力气去篡改教科书,去人为删除一代代人的历史记忆;他们可以拒不赔偿南京大屠杀受害者,他们可以抵赖不认慰安妇的血泪控诉;为何却不能对自己曾经侵略过的亚洲国家做官方表态,认罪忏悔?
思想舆论又何尝不是武器?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罔顾历史,使得侵略战争遭遇挫折之后,思想的军刀之上几十年来流淌着的鲜血未曾间断。美国学者在《菊与刀》中如此描述日本矛盾扭曲的民族性格,“日本人生性好斗又和善;尚武又爱美;傲慢又知礼;顽固又善变;驯服又桀骜;忠诚又叛逆;勇敢又懦弱;保守又开放;敏感又刚强。”尚武却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武力,敢于侵略却耻于承认,双面的民族文化特性似乎可以说明一些原因。
历史是一柄明镜,任何一个进步的民族都敢于透过它以整衣冠,去反思与正视自身的不足,它折射着民族性格和文明维度。日本的右翼分子畏惧历史,畏惧自我反思,因为这面镜子中的光芒会冲淡他们本就薄弱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华沙之跪”式的反思会让他们失去精神支柱。作为一个“耻感文化”浓厚的民族,他们既接受不了裕仁天皇作为主要战犯的事实,也不愿面对几十年前的可耻失败。
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并非不清楚历史的重要性,甚至他们可能更加明白历史对于一个民族的意义和价值。只是他们害怕我们记住历史,于是千方百计地试图用舆论、娱乐、文化渗透冲淡我们的历史记忆。所以我们不该忘记,不该忘记南京城遭难的数十万生灵,不该忘记为中国人民施以援手的拉贝先生,不该忘记尽心竭力保护难民的魏特琳女士,不该忘记将南京大屠杀暴行撰写成书让世界知晓的张纯如女士,不该忘记为了正义与公理捐赠南京大屠杀相册物证的埃文凯尔……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但记住不是为了民族仇恨,不是为了同态复仇,以牙还牙,以血还血;是为了奋发图强,为了不让历史的悲剧再次重演。因为坚持善良不一定就是承认怯懦,但抛弃良知一定代表着失去尊严。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以国之名,祭奠同胞。文及于此,在表达对同胞的哀思与和平祈愿的同时,也望吾辈铭记历史,警钟长鸣。如今国已富强,中华民族正在迈向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回望过去,我们更应自信。唯有不断努力,砥砺前行,方能告慰前人。不妨借用《大公报》记者朱启平在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上的感慨作结,“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
来源:红网
作者:梁宇飞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尊龙凯时首页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