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仪帆 (重庆大学)
在今日高度竞争和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教育似乎越来越倾向于“指标驱动”,学生的绩点、排名、科研成果等量化指标成为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尺。然而,这种趋势背后隐藏着对教育本质的偏离,以及对人性全面发展的忽视。近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刘云杉在三联生活周刊《大学生的绩点困境:极度竞争、同伴pk、精疲力竭》视频中的警示性言论,无疑为这一趋势敲响了警钟:大学教育不应沦为“高级人工智能”的培养皿,而应坚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刘云杉认为“教育其实最重要的是人,我们是人来教人,但现在我觉得一个就是‘目中无人’,我们教师是以科研为中心,学生是以文凭、分数、绩点为中心,老师和学生隔开了,同学和同学之间也不是一种共同学习,变成了同一款知识项目的共同的消费者。”在“指标为王”的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引导至追求高绩点、高排名的道路上,忽视了自身兴趣、潜能和个性的发展。这种以分数和排名为主导的竞争,使得学生们在学业上疲于奔命,心理压力巨大,甚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此外,过度追求量化指标还可能导致学术不端、抄袭造假等不良现象,严重损害了学术的纯洁性和公正性。大学生在极度竞争下变得精疲力尽。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非简单的知识传授和分数追求。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能力、品德、情感等多个方面。大学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知识视野、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多元化的文化体验,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一理念下,大学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元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和资源支持。同时,大学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创新创业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要摆脱“指标驱动”下的教育困境,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和创新之路道阻且长。从根本上改革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单一的分数排名。其次,大学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指导。同时,大学还应该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引入更多的实践课程和跨学科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实践能力,
大学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然而,在“指标驱动”下的教育模式下,大学教育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为了摆脱这些困境和挑战,我们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口号喊出虽易,行动起来却会面临重重阻碍,如何避免大学教育成为“高级ai的培养皿”,培养出更多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让大学学子远离“异化指标”,拥有发自内心地热爱和快乐,实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来源:红网
作者:豆仪帆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尊龙凯时首页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