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湖南工业大学)
2月29日,“点读机女孩”高君雨在社交媒体发布视频称自己得了一种罕见脑瘤,并于此后持续更新治疗视频,收获了大量关注。但其3月10日发布的视频中,医护人员等穿着与季节不符等细节,引发了网友对事件真实性的质疑。3月11日,高君雨母亲表示,高君雨的全网账号均由签约公司运营,目前已决定停止发布相关视频。
然而,这篇回应并没有终止大众的讨论与猜测。对此,有人表示理解:“堆积的库存视频不也是她的真实经历吗?只要人家康复就好。”也有人认为:“如果手术是去年做的,发布引人误解的视频不就是在进行流量炒作吗?”至此看来,当事人真正的手术时间显得并不那么重要了,当第一个“有反转”的质疑被提出时,公众对这个家喻户晓的“点读机女孩”的信任感,已经被一定程度的消解了。
“延迟发布”,叩问着网络世界中“真相难寻”这一难题,更引人深思的是,如果不是视频里快速掠过的“短袖”和“绿树”,或许我们并不会意识到这一系列视频竟是“局部真实”。并且,正如许多通过“单方叙述”搅动舆论、收获流量与利益的人所获得的“成功经验”一样:事实是怎么样的不重要,关键你要将自己包装成什么样,以及在网友看来你是什么样。
归根到底,正是“流量经济”的诱惑为悲情人设的滋长提供了土壤。其背后的玩家有个人,更有专业的mcn机构(帮助签约博主进行内容持续输出和变现的公司)。在流量变现的驱使下,悲惨的经历、吊人胃口的后续、吸引眼球的标签,一个个互联网人设被如法炮制,并被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公开在各大社交媒体上“贩卖”。
但是在收割了流量红利后,完美无缺的悲情人设是不允许出现裂痕的。如果一边营销苦难,一边急于变现,只会给公众带来一种强烈的割裂感。本次事件中被网友质疑后,之所以引发巨大的舆论反噬,在于以高君雨母亲视角和口吻拍的视频,给予了观众直接的情感冲击,从而引发真实感的共鸣,可当视频发布的ip地址、拍摄时间、捐款争议,以及其母亲的回应串联起来的链条难以自洽时,公众的信任也在顷刻瓦解。
曾几何时,“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的悲情牌,总能引起大家的同情和关注,尽管对方是网络上素不相识的网友,但热心的公众总是愿意伸出援手。然而,从大爷的农产品滞销,到凉山“韩文团队”的“情感带货”被公安打假,“反转”和“疑似反转”的新闻多了,一盆一盆的冷水浇来,人们才惊觉,自己的善意和信任被悲情人设“背刺”了。
可有限的公众善意和信任,经得起几次消耗呢?真假难辨的悲情人设就像“狼来了”的谎言一样,消磨着人们对于苦难的敏感,哪怕此后面对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公众下意识的反应也会变成“让子弹飞一会”。当欺骗变多了,人们对真相的要求也会更加苛刻。长此以往,看客心理将会与日俱增,而求助者们则只能掉入无限自证的怪圈。
与水涨船高的流量相比,遭受“背刺”的公众善意是难以修补的。唯有切断悲情人设生产的流水线,或许社会的善意才能够归位,公众的同理心才能够被真诚对待。
来源:红网
作者:林佳
编辑:张瑜
本文为尊龙凯时首页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