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杂感随笔 |“过油”出年货,喜庆“家味”年-尊龙凯时首页

来源:红网 作者:许景博 编辑:刘昱 2024-02-12 17:24:35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40101144103.png

□许景博(华中科技大学)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半,凌桃散,七九河开,八九雁来。”值六九时节,天气逐渐转暖。春寒料峭的时候,红色的打春绳在北风中摇头晃脑,从小年开始,河北邢台的人们就处在了办置年货、准备过年的忙碌中。

“出锅喽——”随着大姨一声吆喝,小侄子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新出锅的炸丸子,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腊月二十八,正是炸年货的日子。姥爷说:“三十初一大妮二妮不回来,初二初四小子不回来,今天炸丸子,丸子就是团圆,你们三家都回来,我们团聚吃饭。”于是我们一家早早就来到了姥爷家,与大姨、舅舅两家一同“笑享亲朋岁岁,春酒庆团圆”,四世同堂、喜气洋洋。伴随着油锅刺啦作响,团圆、安心的感觉在在每个人的心中升起。

炸年货,是北方部分地区过年前的习俗,在民间被称为“过油”。由于丸子往往既是先锋,又是主力,又被称为“炸丸子”。老百姓们说:“过油过油,越过越有。”在当今商品经济发达的情况下,熟语中的“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九,蒸馒头”的重任大多被人们交给了超市,于是炸丸子就顺理成章成了仅次于饺子的、还由人们亲手制作的年货之一。

北方人办置年货精髓在于一个“囤”字,过油也不例外。以炸丸子为例,丸子会炸至少两大盆,一直囤到年节过完。北方天寒,食物放在室外,数日不坏。在过去经济落后的时代,这两大盆丸子就会成为一大家子人从腊月底到正月十五整个过年期间的硬菜。姥爷常常讲:过去有的人家会炸一大箩筐丸子,炸完后就把它挂在房梁上,每次吃饭的时候把箩筐放下来,拨拉几个丸子,再把剩下的放回去,就是为了防止小孩子半夜偷吃。

出锅的第一份炸食通常不能立马吃,用老一辈的话说是“要先上供”。老一辈的家里边都会供奉一些神仙,通常是天地、灶王、南海观音、财神、关二爷、门神,以及一些不知名的小神。北方小年的“二十三,糖瓜粘”就是说在腊月二十三的时候拿糖瓜给灶王爷上供,希望糖瓜能把灶王爷的牙粘住,好使灶王爷在向天庭汇报人间情况的时候只能说好事,不能说坏事。

每当姥姥去上供的时候,姥爷就会讲很多传说故事:神仙们也都是一大家子,从来不是孤零零的一个,比如灶王爷的旁边就是灶王奶奶;财神爷的旁边就是财神奶奶。神仙们都是拖家带口的。姥爷说:神仙们之间也常常会一起打麻将,隔壁村的土地爷因为打麻将输钱太多,土地奶奶觉得他败家,就跑掉了,于是隔壁村只有土地公,没有土地奶奶。以前我们村的人还总是拿这件事笑话他们村的人。

他再说:神仙们也是要养家糊口的,神仙公们挣不到钱,神仙奶奶就舍他们跑了。所以我们逢年过节就得给神仙们上上供,要不然神仙们没有收入,家里就不安生。神仙家里不美满,人们家里就不容易美满,神仙家里美满了,人们家里就容易美好了。我们家现在四代人都能健健康康,团团圆圆的,一定与神仙家里幸福团聚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家”是中国年的核心理念,“家和万事兴”是人们新年祈福的内在逻辑。无论是油锅里象征团圆美满的丸子,还是墙壁上拖家带口的神画,人们的新年愿望始终没有脱离“家”的范畴。“家味”年,始终是春节新年的底色。

来源:红网

作者:许景博

编辑:刘昱

本文为尊龙凯时首页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6/56/13532439.html

阅读下一篇

尊龙凯时首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