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佳(南京师范大学)
近日,杭州市临平区教育局在答复人大代表《关于减轻低年龄段家庭教育压力的意见建议》时表示,一些幼儿园的“花式”手工作业,成为家长之间的pk擂台,今后应让亲子作业的量更合理化,亲子作业的要求和目的更清晰化。(6月11日 澎湃新闻)
近年来,在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下,“双减”政策、素质教育成为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作业形式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下,让家长参与到孩子成长学习过程中,并且一起完成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任务而得名的“亲子作业”,成为各地学前教育布置作业的标准。
然而,“亲子作业”实施的实际情况,却与它原本的意义背道而驰。作为亲子沟通的纽带,部分手工作业的复杂程度,却超过了学龄前儿童的能力范围,家长们也希望孩子的作业在班级中脱颖而出,于是“亲子作业”的重担压在了家长们的身上。家长们为了“亲子作业”的精美完成,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更有甚者花重金请专业人士制作。这样,原本温馨的“亲子作业”,成为了家长们暗地较劲的“角斗场”。
这种“内卷角斗场”现象的背后深层原因,一是教育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关于成功定义的片面认知。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社会观念驱动下,家长们时刻担心孩子们落后于人,于是通过“内卷亲子作业”,给外界展示领先的家庭教育成果。二是学前教育作业评判标准的错误引导。在学前教育的评价体系中,不应该通过作业作品的精美程度来评价优劣,孩子在过程中的探索成长才是任务的关键。这些原因都让“亲子作业”违背了初衷,在无形中刮起了作业的攀比之风,同时反而加剧了教育领域的内卷现象。
众多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对于“内卷”的家长们来说,原本温馨轻松的亲子沟通任务,成为了他们工作之余的沉重负担,致使家长们身心俱疲。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们来说,全由家长“内卷”完成的作业,会给他们带来错误的价值观导向,形成依赖心理,减弱孩子们的探索和动手能力,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应该意识到,“亲子作业”不应成为家长们的“内卷角斗场”,而应该成为亲子共同成长的温馨时光。相关教育部门及学校应该明确“亲子作业”的目的和意义,制定合理的作业要求和评价标准,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家长们也应该摒弃过度攀比的功利心态,关注孩子们在健康成长过程中的能力发展。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归还“亲子作业”一片净土,推动教育回归本质,为孩子们营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来源:红网
作者:陈思佳
编辑:张瑜
本文为尊龙凯时首页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