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杂感随笔 | 要做淡定的一小撮,而不是狂热的大多数-尊龙凯时首页

来源:红网 作者:莫芳瑜 编辑:刘昱 2023-12-11 18:32:20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30926142005.jpg

□莫芳瑜(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看到关于某部综艺的八百个花式热搜,你不再好奇,反而有些微妙的抵触情绪;看到众多博主“种草”的宝藏好物,你不再心动,反而开始怀疑其背后的营销手段;看到满屏五星高分的影视剧,你不再轻信,反而持观望态度……出现这些情况,那你可能已经拥有了“热度排斥症”。

它指的是,在进行信息消费时,一些人对当下的流行趋势与大众热点无动于衷。他们对于网络信息有自己的判断机制与接受节奏,他们以冷静与观望取代盲从与跟风,往往与流行相背而行,等待热潮退去、口碑沉淀,再决定是否为之“买单”。

桌上放着两个苹果与“好评”纸条,一个苹果红润鲜亮,散发清新芬芳之香,纸条寥寥无几;另一个苹果仅剩发黄的核,有嗡嗡苍蝇盘旋,但纸条却堆积成山。这时,你会选择哪个苹果?“当然选前面的”,想必绝大多数人都会这样说。不过事实上,网络时代资讯频繁,高分和刷屏有钱就行,大家说“好”不代表真的好,热搜看起来“火”未必真的火。

在快时代下,不停运转的世界如高速运转的滚轴,热梗热圈日新月异。不甘于被网络热度牵着走的人便逐渐患上了“热度排斥症”。以网络平台角度来看,热搜榜失真、“花钱买热搜”的情况疮痍满目,甚至出现剧还没出好评先到的“穿越式点评”。部分平台不拒绝水军、接受收费推销,早已违背为人们提供更广阔的认知渠道的本心。

平台以虚假作线,将黑幕围成裙,大摇大摆地走到人们眼前,递出的名片却写着“保真保实,绝无虚假推销”;无论其如何装模作样地声嘶力竭叫喊“货真价实”,也终会失去人们的信任。虚假,为“热度排斥症”更添必然性。

“热度排斥症”这一现象的产生,并非空穴来风,亦不是人为诱导而产生的,而是人们在热度思维的浪潮中,对本我思想的一种自发性保护。这种自发的保护,根植于人们内心,于潜意识里在本我思想之外构建起独立的城墙。固然,热度信息、热搜话题的出现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当下人们所关注的热点,但是,如果仅仅有热度而缺乏深度,那么热搜话题带来的只是同质化的庸俗信息。长此以往,不仅个人将困于信息茧房,更将导致群体思维的停滞不前,溺于毫无营养的热度。久而久之,社会难免会变成澎湃新闻所说的那样,“与信息越来越不成正比的是,我们距离事实的真相越来越远”。

可见,人们排斥的并非“热度”,而是靓丽的热度外衣之下残破不堪的虚假欺骗。尽管如此,大部分人对热度排斥,其实是想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而这一层原因,往往无人敢于承认。一首没人听过的小众歌曲,配上一部小语种小众电影的哲理台词,打上两句刚刚刷到的小众文案,一个“小众又高贵”的朋友圈就这样诞生了,随之被人们所追捧。但当小众变成大众,这些人又失望而去,追寻下一个小众,这种归根结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热度排斥症”。

事实上被排斥的从来都不该是那些被一竿子打死的流量,而是流量掩护下低质的内容。真正想保有“热度排斥症”的真谛,我们应该秉持着,“如果我们无权干涉世界,那我们就干涉自己”这样一个信念。既然无法改变热度,那我们可以选择放弃追逐热度,不管是谁塌房还是谁公布恋情都和我们无关,有时间可以看一眼,不想看就让这些舆论随时间消失。这才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排斥”,让不盲从也逐渐成为新的潮流。

要做淡定的一小撮,而不是狂热的大多数。

来源:红网

作者:莫芳瑜

编辑:刘昱

本文为尊龙凯时首页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56/55/13343663.html

阅读下一篇

尊龙凯时首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