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袁媛 唐彬城(南京师范大学)指导老师:于德山
据报道,6月7日,在广州地铁8号线上,女子因怀疑蹲在地上的大叔偷拍自己,提出要检查他的手机相册,大叔同意让她检查手机并自证了清白。随后,该女子在某网络平台上曝光了大叔,称其是“猥琐男”,且手法娴熟,不是第一次作案。在面对网友质疑时,她还义正言辞地回复道,既然没有偷拍,那他为什么不为自己发声呢?
该女子的做法引发了网友争论,明明当时警方就已经介入处理化解了误会,涉事女子却还是选择了上网曝光的方式,斥责他人“猥琐”“是偷拍惯犯”,这属实存在“带节奏”的嫌疑。好在多数人并没有被“小作文”带偏了节奏,让被诋毁的那位大叔在网上免于再遭“无妄之灾”。
近期,社交媒体上的“小作文”现象靡然成风。无论是小慧君虚构性骚扰事件,还是高铁掌掴事件,都存在通过撰写“小作文”的形式来占据舆论制高点、引导舆论导向、干扰社会治理的现象。从本质上来看,这些“小作文”大多忽视了事实真相,具有很强的煽动性,要么是颠倒黑白、删减关键内容,要么是出于泄愤、刻意渲染情感。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制作一篇引人注目的“小作文”所需的成本实在是太低了。一方面,操作成本低,任何人只需拥有一个社交媒体账号和基本的打字能力即可发布“小作文”;另一方面,违法成本较低。有记者调查发现,涉及网络造谣的生效法律文书大多属于民事侵权纠纷,而法院判决赔偿金额超过10万元的案例并不多见,甚至有些案件仅需删除帖子和道歉即可免于赔偿,而因为网络造谣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例则更是少见。
正因如此,由于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小作文”成为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或部分自媒体博主操纵舆论的“法宝”。
但是,“小作文”靡然成风的现象对社会的危害是极大的。“小作文”抢占舆论高地,使得原本知道真相的人们畏于强大的舆论压力,或质疑自己了解的事实,或选择保持沉默,或抛弃真相、屈服于舆论大潮;使得不明真相的人们选择了相信“小作文”中所陈述的“事实”和输出的观点。当事件逐渐明晰后,人们会发现自己曾经的正义感被消耗殆尽,而那些“小作文”的制作者却通过流量赚得盆满钵满。
试问,当人们的共情能力和正义感一次又一次地被辜负时,那些真正需要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维护自己权益的人又该何去何从呢?
我们必须防止“小作文”占领舆论高地,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作为事件的旁观者,我们应该审慎判断、理性发言;维权者,应该依法依规地提供证据、选择合适的方式维护权益;监管部门,应该关注社会舆情并做到及时地、正向地引导舆论。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净化网络空间、守护公平正义贡献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刘袁媛
编辑:刘昱
本文为尊龙凯时首页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