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阳
近日,沈腾马丽二人的“沈马”组合又有新电影上映了。电影名字叫《抓娃娃》,虽然标题写的是“抓”娃娃,实际上演的却是“鸡”娃娃。只不过鸡的方式不是用补习班塞满他,而是用“穷养”淹没他。
电影讲的是沈腾马丽饰演的一对超级大富豪,为了让自己的儿子马继业考上国内最顶尖的大学,去学工商管理以后子承父业,人为地制造了一个特别穷苦的家庭,想让儿子在逆境中成长,懂得一切来之不易。影片中,沈马两口子明明是超级土豪,开豪车,戴名表,家住大别墅,屋里还有游泳池,却偏偏回到了沈腾饰演的马成钢小时候住的破院子,和儿子马继业一起在这老旧的地方一起生活。为儿子马继业打造了一个中国式“楚门的世界”,就是让他在穷困的环境中成长,逆风翻盘,考入顶尖的大学。
可在欢笑声过后,电影中最大的反讽核心:中国式教育问题,也不禁让人思考,“中国苦难式教育”到底会给孩子带来什么?
诚然,苦难教育在过去可能被视为一种锻炼孩子意志和毅力的方式,但过度的苦难教育却可能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负面影响。我们应该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经历挫折和困难,更是要让他们在快乐和关爱中健康成长。
如果父母过度“苦难教育”, 当“苦难教育”在孩子身上不再发生积极作用时, 它必然会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孩子的心理长期处于压抑状态, 人格缺损,极易造成自卑,内向的性格,也会让孩子对社会和生活产生负面的看法,认为社会是黑暗的,生活是艰难的,这种消极的价值观可能会影响他们未来一辈子的生活态度和选择。
当我们谈及教育,其核心本质不过就是“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这不仅仅是一句简短的比喻,更是对教育理念的深刻诠释。每个孩子都如同大自然中的一朵花或一棵树,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力和成长节奏。教育的使命就是发现并尊重这种独特性,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在新的教育时代,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知识、情感、品德等方面都得到均衡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还给自己,让孩子成为孩子”显得尤为重要。孩子天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自由,让他们去发现这个世界的奥秘和美好。
教育应该是一种启迪心智、培养兴趣、激发潜能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灌输和训练。我们应该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关爱中成长,在自由和尊重中成为最好的自己,真正实现“让花成花,让树成树”的教育目标,让每个孩子都能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来源:红网
作者:刘庆阳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尊龙凯时首页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