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青”出于蓝,“椒”傲拔节。为加强新闻评论业务交流学习,总结新闻评论实践经验,助力更多优秀作品的诞生,红网理论评论中心邀请2022年度“青椒计划”十佳青年评论员,围绕“我与新闻评论的故事”,策划推出“时评之道-椒谈”专栏。
本期分享者:贺英杰、沈欣雨、陆地、胡世鑫,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学子,红网2022年度“青椒计划”十佳青年评论员(视频组),代表作品:《》
大家好,我们是来自于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团队成员有沈欣雨、贺英杰、陆地、胡世鑫,非常荣幸能够以这样一种方式和各位分享我们和新闻评论的故事。
与新闻结缘,是我们18岁时的专业选择。和大多数新传学子一样,采写编评的实践训练填满了我们的专业课堂。我们曾在文字中找寻表达的出口,也在影像中探索新闻的另一方天地。对于新传学子来说,新闻学习不应只有校园,更应放眼社会。红辣椒平台的“青椒计划”就是目前为数不多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专业实践平台,这种机会对于我们来说弥足珍贵。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作品创作的舞台,更呵护了新传人的专业成长与职业理想。在这里,我们慢慢走出课堂,向外探寻,和天南海北的同学们畅谈今时今事,也向内思考,探索着个人努力如何才能为新闻、为社会注入源源活力。可以这么说,我们团队的每一次迈步、每一个成长都得益于此。
“青椒计划”特别开设了视频评论赛道,这也是我们团队组建的契机。组建之初,我们根据每位同学的优势特长分配对应的任务,从脚本撰写、视频拍摄、出镜表达,再到后期制作,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就是希望在每一个环节都能将“专精”发挥到最大化。不同于文字的抽象,视频评论需要思考如何将抽象的观点更加具象地表达出来。一方面,语言要尽可能地口语化,要让受众听得懂、听出层次。另一方面,画面要有视觉表现力,既要配合文本表达出重点,又要把控节奏吸引观看。技术上的要求稍有不同。
事实上,无论是文字,还是视频,它们都只是观点呈现的一种方式。评论的内核是观点,是对社会的关注,对时代的思考。一个团队选择关注什么、评论什么,需要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与打磨。我们当时创作视频作品《援港抗疫,看得见的“青春脊梁”》时,正值2022年“五四”青年节前后。那一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我们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青年的殷切希望与全力支持,从各大媒体报道的青春故事中感受到了中国青年的韧劲与闯劲。作为传媒学子,我们的内心很受触动,有一股表达的冲动,总希望表达些什么。于是,我们决定,要在那样一个特别的历史节点,讲出属于我们中国青年的奋斗故事,要将中国青年冲在援港抗疫第一线的责任担当、情怀温度说给更多人听。后来,我们又将评论视角转向了抗美援朝精神,结合社会实践,通过评论致敬“最可爱的人”。可以这么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新时代传媒人的责任所在,也是我们团队在评论创作上的坚持与追求。
2022年的“青椒计划”已经落下帷幕,但是,新闻人的坚持却从未止步。做好中国故事的讲述者,我们一直在路上。
来源:红网
作者:沈欣雨 贺英杰 陆地 胡世鑫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尊龙凯时首页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