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评之道· “椒”谈 | 胡思琦:做一个“大胆”又“小心”的评论者-尊龙凯时首页

来源:红网 作者:胡思琦 编辑:钟星月 2023-05-19 16:36:05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青”出于蓝,“椒”傲拔节。为加强新闻评论业务交流学习,总结新闻评论实践经验,助力更多优秀作品的诞生,红网理论评论中心邀请2022年度“青椒计划”十佳青年评论员,围绕“我与新闻评论的故事”,策划推出“时评之道-椒谈”专栏。

胡思琦.jpg

本期分享者:胡思琦,重庆大学新闻学学子,红网2022年度“青椒计划”十佳青年评论员(文字组),代表作品:《

毫不夸张地说,主动接触新闻评论,是我整个大学生涯做过最正确的决定之一。大二上时,苦感自己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稍显逊色。于是,在同学的启发下,我开始写作新闻评论。很幸运,当时写作的第一篇作品便被红辣椒公众号发了出来,还是作为头条,这给足了我自信,也给了我后来坚持写作的源动力,在这里特别感谢一下红网这个平台和红辣椒评论的各位编辑老师。

尝到甜头后,我又再接再厉投稿了第二篇、第三篇……但除了前两篇,后面的几篇作品几乎全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在第六还是第七次被拒稿后,我开始停下脚步思考:到底什么是新闻评论?新闻评论之于我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什么是新闻评论?——这个问题对于当时的我而言,只有一个模糊的影子,直到上了邹霞老师的课,看了许多篇其他优秀评论者的文章后,这个影子才在我心中落地成型。恰如张季鸾先生所言,“客观记载,欲求其祥;主观论断,更期其勇”,新闻的事实可以是“死”的,是“客观记载”的,而新闻评论则必须是“活”的,是要凝结作者的观点和思考的。此外,新闻评论需要一点勇气,一点敢于“大胆假设”和愿意“小心求证”的勇气。秉持着这一理念,我开始形成自己固定的写作步骤:在落笔之前,我会记录下自己的所有想法并据此查找相关资料形成逻辑链。此外,新闻事件下的评论留言也是我尤为关注的地方。于是,在写《高分复读成“生意经”,百害而无一利》时,我考虑到了政府这一因素,也顺势查找到了部分地方教育与政府政绩挂钩的事实。在写《“钱景无限”的核子基因,没有未来》这篇文章时,我通过评论区和部分媒体所公开的信息得出了可能存在第三方在人民与政府之间谋利搅局的结论。“大胆”与“小心”,这成为我评论写作中的两条准则。

新闻评论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我在开头提到,主动接触新闻评论是我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这是真心话。最开始接触新闻评论,我是为了“我”,是为了自我能力的提升而写作(当然也确实有所提升),而现在,我想将评论作为我愿意毕生为之坚持和奋斗的事业,为新闻中的人与物、情与理去发声、去书写。相信不少新闻学子在面对那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时都曾热血澎湃、激情满怀。评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在这个人人摇头叹息“新闻已死”的年代,或许,至少还有评论这一事业在为我们的新闻理想托底。

所以,各位朋友,如果你也有一颗渴望表达的心,不妨大胆拿起笔,勇敢迈出第一步,写你所想,抒你所思。在日复一日的输入与输出中,我相信,我们终将收获“蝶变”。

来源:红网

作者:胡思琦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尊龙凯时首页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49/53/12670058.html

阅读下一篇

尊龙凯时首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