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仪(扬州大学)
临近春节,你是不是也注意到身边不少东西都涨价啦。从美发、美甲、美睫等“爱美”行业,到洗车、家政、餐饮等刚需行业,相关服务的价格似乎都在水涨船高。有的商家甚至在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就抢先开出“春节价”,且越临近春节价格越贵,让不少消费者觉得“吃相有些难看”。(1月17日《工人日报》)
春节假期里,市场上很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浮,对此消费者也普遍能表示理解。一方面,春节选择营业的商家牺牲了宝贵的团聚时间,适当提高价格,是对他们的一种补偿。另一方面,节假日期间诸如服务行业用工、采购成本确实会增加,提高收入也是为了收支平衡。
不过,“春节价”的背后也很难不滋生出问题,更需要引起消费者的警惕。中国人过年讲究吉祥如意,和气生财,但如果消费者在节日里被商家“狮子大开口”,甚至商家提前很多天便开始漫天要价,不仅消费者不会买账,还可能影响到店铺的自身形象和信誉,如此便得不偿失了。
“春节价”不仅是对情理的深刻把握,还需要法律的严格执行,做到法理与情理相统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有关规定,“经营者定价,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因此,即便是“春节价”也必须明码标价,杜绝乱收费、乱涨价,向消费者事先告知,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同时,“春节价”更要有“春节质量”,不能因人手不足而偷工减料,千万不要贪图蝇头小利而栽了大跟头。
此外,除了商家要做好维护良好营商环境的第一责任人,有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力度。年关将至,监管部门应提高市场巡查频次,密切关注商品服务价格变动情况,及时受理消费者的价格投诉举报,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违规行为等,担负起守护好消费者“菜篮子”“钱袋子”的首要责任。
对商家来说,“春节价”可以有,消费者也对“春节价”报以最大的理解和宽容,但他们绝不能把消费者的宽容当纵容,更不能将他们的理解当成随心所欲的理由,搞成过度涨价甚至是价格欺诈。坚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原则,莫让“春节价”成为“春节假”的烦心事。
来源:红网
作者:徐成仪
编辑:刘昱
本文为尊龙凯时首页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