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视频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谁维权就下架其相关涉案作品,知网的最优解真的能止步于此吗?”
12月10日,中国知网发布《关于“赵德馨教授起诉中国知网获赔”相关问题的说明》,表示向赵德馨教授道歉,并提出将妥当处理赵德馨教授作品继续在知网平台传播的问题。(12月11日 澎湃新闻)
针对赵德馨教授未授权的作品,中国知网采取了删除下架的解决方式。“一删了之”看似担起责任,实则无视了被侵权的“赵教授们”,也未让赵教授的学术成果影响力长久彰显,更忽略了平台用户获取知识的诉求。
“天下苦知网久矣”,一次侵权曝光的背后,往往有一批维权艰难的受害者。此前,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发现知网未经授权,通过电子化复制的方式,将刊载有汪曾祺先生创作的作品内容,在知网平台上通过付费下载的方式向公众提供,以此获得收益。前后历时两年才讨回公道。协会维权尚难,更何况普通的学者。89岁的赵德馨教授不仅将心力投入在学术研究上,还要举起维权的旗帜,这无疑徒增了烦恼。考虑到维权耗费的心力、以及通过知网有助于进入学术共同体的因素,不少学者选择了退却,然而这反倒助长了知网嚣张的侵权气焰。这一次站出来的是赵德馨教授,知网便“选择性失明”地删除了赵教授一人的涉案作品,而无视了“赵教授们”。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为侵权的作品统统“买单”,知网这次不能选择逃避,切勿寒了学者们的心。
作为国内最权威的学术资源数据库。知网拥有多个部门的支持,逐渐成为学者们交流知识、共享成果的重要阵地。学术成果被知网收录,能够有助于学者进入学术共同体,更好地与其他知识生产者交流,从而得到认可与意见。尤其在网络时代,线上资源传播平台有助于提升学术作品的传播力与影响力。然而知网采取的简单粗暴下架方式,表面上解决了侵权行为,实质上却挫伤了赵德馨教授的学术成果影响力。学者作为知识资源共享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应该受到平台方的尊重。仅靠删除的方式,我们难以感受到知网致歉的诚意与给予学者应得收益的考虑。
让知识更有价值且服务于大众,应成为知网的企业社会价值准则。尽管是营利性学术机构,知网也应担起社会责任,使知识资源在社会范围内合法有序传播并增值。然而知网片面删除涉案作品的举措却违背了知识服务大众的初衷。有价值的作品被草率下架,这无疑损害了平台用户获取学术资源的机会。倘若此种方法成为知网解决侵权问题的基本方法,我们难以估量有多少学术成果会错失发光的机会,人们又会损失多少获取知识的途径。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然而改进的方法还有待考虑周全。“一删了之”不能成为最优解。知网既需要保护知识产权,让著作权人的权益得以充分实现,还需构建健康的网络尊龙凯时首页的版权生态,让学术成果在网络环境下依法传播与共享,使知识服务于大众。
作者:陈若妍、刘一姗、徐昕悦、黄彦铭
学校:重庆大学新闻学专业
指导老师:刘海明
来源:红网
作者:陈若妍、刘一姗、徐昕悦、黄彦铭
编辑:刘昱
本文为尊龙凯时首页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