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10月1日,红网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盛大启航。在大赛启动前后,为促进全媒体时代的评论写作,创新话语表达,加强新闻评论业务交流,红辣椒评论栏目特邀往届“评论之星”获奖大学生作者、组织奖高校教师代表,以及红网“青椒计划”优秀作者,畅谈“时评之道”。
平凡,女,副教授,博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现就职于山西财经大学文化旅游与新闻艺术学院,任网络与新媒体教研室主任。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山西省高校哲社一般项目一项,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山西省一流课程《新闻评论》,并依托《新闻评论》课程获山西省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
红辣椒评论:在您看来,新闻评论教学有何独特意义和价值?
平凡:高校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新闻工作者的使命,评论人才的培养必须把握正确方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新闻人才。现阶段,很多大学生还缺乏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新闻评论》课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科知识交叉融合能力,激活学生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强化新闻专业学生的采写能力、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扎实新闻传播理论根基的优秀人才。
红辣椒评论:作为评论教师,您最想教给学生的是什么?
平凡: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能在专业课的教与学中,与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共同成长:专业知识,思辨能力和价值追求,其中价值追求最为重要。第一,学好专业知识、练就过硬本领,是成为一名真正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养。第二,培养思辨能力,拓展眼界视野,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全视域的探索和实践,实现思维的创新。第三,教师应当用科学严谨的研究去点拨、启发和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勇于担当成有用之人,全面发展作时代青年”的价值追求。
红辣椒评论:在评论教学上,贵校有何特色,您的评论课堂有何特色,请分享一下。
平凡:山西财经大学的《新闻评论》课程属于山西省一流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本课程采用1s 2r 3b模式。具体来说,1s即summary,是1个带着思辨的新闻评论知识体系;2r即route,是2条特色实践思路,一条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评论作品、主流媒体案例为主的“课程思政”特色思路;一条是依托我校的财经管理学科优势制定的学科交叉的“财经特色”实践路线;3b即boxbasket bag,是3种沉浸式知识拓展方式,box是知识盒子,知识拓展;basket是赢分篮子,测评得数;bag是收获袋子,收集“课赛结合”,也就是我们多年参与红网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的学生的作品与成果。《新闻评论》课程注重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从以课堂为主向线上线下结合转变、从以结果评价为主向过程结果结合转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红辣椒评论:评论教学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平凡:《新闻评论》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面临和解决的有两大问题:第一是“如何提升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尝试重塑教学环节,做到学前“心中有数”,学中“学有所得”,学后“思有所馈”。根据反馈,学生普遍对知识掌握有所提高,主动学习的学生数量变多,课堂互动积极,学生反馈的问题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所提升。第二是“如何解决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我们采用了“课赛结合”的方式,将“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红网主办)引入课堂,开展有针对性地实践指导。近几年来,学生参与大赛的热情很高,投稿和参赛覆盖率达100%,投稿达900余篇,并获第四届、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高校优秀组织奖”。
红辣椒评论:对于评论视频化,您怎么看?在这方面,贵校在教学上有无探索和亮点?
平凡:当前媒介环境的变迁带来重大改变,许多媒体都纷纷依托新媒体技术,创新内容呈现、形态、表达方式,构建多业态、多渠道融合发展的传播格局。新闻评论的视频化顺应了当下媒介发展趋势必然要求,也满足了受众多样化的内容需求。“视评”作品的创新应该体现在叙事模式、叙事风格、内容表现形态等多个方面,我们在指导学生创作新闻评论视频作品时,坚持“内容为王”,兼顾专业性和趣味性,同时优化用户观看体验,提升自身创新能力,这样的“时评”才是有生命力的“视评”。
红辣椒评论:谈谈“评论之星”大赛的价值,对评论教学的影响。
平凡:新闻专业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育人过程应始终坚持理实合一,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掌握新闻专业的实操能力。将“评论之星”大赛引入《新闻评论》课堂,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我们逐渐建立起“课赛结合”的新闻评论课程新体系,也就是前面提到的“1s 2r 3b”的课程体系,bag的收获袋子就是承装“评论之星”大赛的成果的,通过学生作品检视教学成果。另一方面,以赛促教促学,我们通过大赛的反馈,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找出课堂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训练,让学生在比赛场景中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完成自我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红辣椒评论:除了红网之外,近年来,还有不少媒体举办大学生评论竞赛。从文字评论,到漫画、视频,竞赛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从评论教师的需求角度出发,您对此类竞赛有什么期待和建议?
平凡:作为红网“评论之星”大赛的老朋友,我认为每一年的大赛活动起点都很高,辐射范围广,入围作品质量优,评委认真负责。我也把与大赛的每一次相遇,看作是彼此见证、彼此成就的动人过程,希望大赛越办越好,“星星”更亮,红网更红。
来源:红网
作者:红辣椒评论
编辑:张瑜
本文为尊龙凯时首页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