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10月1日,红网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即将盛大启航。在大赛启动前后,为促进全媒体时代的评论写作,创新话语表达,加强新闻评论业务交流,红辣椒评论栏目特邀往届“评论之星”获奖大学生作者、组织奖高校教师代表,以及红网“青椒计划”优秀作者,畅谈“时评之道”。本期受访嘉宾为青岛大学新闻系主任,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姜昕。
姜昕,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闻系主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点负责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分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理论、新闻实务、科学传播等。
红辣椒评论:在您看来,新闻评论教学有何独特意义和价值?
姜昕:对我而言,新闻评论教学的独特魅力不在于它的“有用性”,而在于它为帮助年轻人更积极、更勇敢、更负责、更成熟地参与公共交流提供了一种可能。
红辣椒评论:作为评论教师,您最想教给学生的是什么?
姜昕:参与公共讨论的责任意识与问题意识、开阔视野与包容心态、科学思维与高效表达。
红辣椒评论:在评论教学上,贵校有何特色,您的评论课堂有何特色,请分享一下。
姜昕:我校评论教学尚存诸多不足,专职教师少、建设系列课程困难,一直在向兄弟院校学习。目前主要特色为校媒协同育人,通过与本地媒体评论部门合作评论大赛、青年沙龙或师生担任特约评论员等形式帮助学生在实战中成长,这一点要特别感谢“评论之星”大赛带给我们的启示。
我负责的评论课程除协同育人、实战育人的做法外,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作品分析与品鉴能力,专设“见仁见智”环节,要求学生每周从某一个角度出发对三篇同题作品进行点评。
红辣椒评论:评论教学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姜昕:评论素养综合性很强,需要系统化课程体系支持培养,单独一门课程有些捉襟见肘。
红辣椒评论:对于评论的“视频化”,您怎么看?在这方面,贵校在教学上有无探索和亮点?
姜昕:“视评”应运而生,赋予评论实践更多可能,也启示我们新闻评论的教与学要进一步开放心态,去探索更加契合时代特色的意见表达方式。我们目前的主要做法包括以赛促学和项目制学期作业,要求学生依据赛事要求制作作品或自主选题完成包括文字、音频、视频或漫评等多种形式的融媒体评论作品。
红辣椒评论:谈谈“评论之星”大赛的价值,对评论教学的影响。
姜昕:“评论之星”大赛益处多多,为青年提供发声平台,为高校评论教学提供互学互鉴的开放课堂,为每个参与者提供“我看人看我”的机遇。
红辣椒评论:除了红网之外,近年来,还有不少媒体举办大学生评论竞赛。从文字评论,到漫画、视频,竞赛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对此您怎么看?
姜昕:赛事增加、形式丰富,使我们的开放课堂更开放了,是好事。同时,也有部分赛事对内容品质把关不严、但求流量,久而久之,伤害的不仅是单一赛事及其平台声誉,也会波及同行,降低学生对赛事的整体评价。
我们近年来坚持组织学生参加红网和本地媒体青岛日报社组织承办的评论赛事,主要原因就在于赛事始终坚持内容品质,坚持对青年作者的发掘与培养,积极拓展交流平台促进校园、媒体、社会多方互动,实际上搭建起了评论教学的“无形学院”。在我看来,目前红网赛事的组织形式已经很理想了。
红辣椒评论:对于红网有何建议?
姜昕:建议出版年度案例库丛书,可分为《精品赏析》和《不要这样写》两个系列。
来源:红网
作者:红辣椒评论
编辑:张瑜
本文为尊龙凯时首页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