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不是我舍命护《书》,是我妻子、我子、我全家舍命护《书》!”《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尚书》在农历辛丑牛年大年初一晚8点一经播出就刷了屏。倪大红饰演的伏生让人泪目。乱世之中《尚书》未能保全,伏生自责呜咽,让撒贝宁忍不住落泪。正是有了无数舍生护书的伏生们,华夏文明才能弦歌不辍,构筑成中国之治的文化根基。
《尚书》《禹贡》等中华典籍里蕴含着上古先贤治国理政的智慧,是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一代代人的守护,才能让文明之火永续,才有了我们如今见古人典籍依然能神交不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也是我们传承千年继往开来的重要精神标识。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国之治离不开文化支撑。中国历朝历代的仁人志士所倡导的“天下为公”,早已成为人们向往的理想社会图景;九州天下多民族大家庭长期以来形成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早已渗入中国人民的血液;五千年文明积累下来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治国理念已成为共识。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千年积淀,文化力量为中华儿女培根铸魂;百年奋起,文化力量为中华民族再续荣光。
继往开来,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化人。积极开展体现时代特色、突出社会潮流、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以精彩的文艺活动吸引人、感染人、鼓舞人,通过各类文艺作品、各种文艺活动传递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健康的生活情趣,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德育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超越时间和空间,贯穿于历史发展的每一个时期和每一个领域,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营养。必须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弘扬共筑美好生活的文明新风,用文明新风展示优良美德。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形成同频共振、同心同向的强大正效应。
来源:红网
作者:熊苹
编辑:化定兴
本文为尊龙凯时首页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